为什么企业都负债?
因为创业期,发展期的企业主要依靠资本市场的融资去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市场份额和竞争力,这种通过加大投资以获取未来高额收益的方式必然会导致企业负债率上升;而成熟期的企业往往通过减少投资甚至剥离一些项目来收缩规模,从而降低资产负债水平。 当然,对于不同行业的企业来说,其负债情况也有很大差异的。对于房地产、建筑等资金密集型行业而言,由于其初始建设投入巨大,通常需要贷款来完成项目建设,因此这类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本来就很高,而且随着项目的完工,固定资产的增加,债务还会进一步上升。而对于互联网、金融等资本密集型企业来说,虽然前期项目立项时需要进行巨额的资金投入,但后期依靠强大的资本力量可以快速扩张乃至占领市场,所以这些企业往往在创业初期就借助资本市场来完成企业价值与市场份额的双提升,因而负债水平也要高很多。
不过,如果从财务稳健性的角度来看,任何企业都不应该有太高的负债率。由于利息支出是企业经营成本的一部分(尽管可以税前扣除),过高的负债率会挤压企业的利润空间,严重时甚至会危及企业的生存——2014年兴业银行的巨额利息支出导致该公司净利润大幅下滑,就是很好的例子。 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负债率的合理区间应当不超过60%。而像招商银行、宁波银行这样的优质银行类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也基本处于这个区间。
当然,考虑到银行业属于资金中介,经营中面临的风险主要是信用风险,因此银行业的负债情况与一般的工商企业还是存在较大差异的。而对于非金融企业对大部分人来说更为熟悉,本文的分析也就更有代表性。
企业作为经济实体之一,是市场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和供应。为了使自身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企业必须要盈利。但是,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受制于内外部因素,具有一定的风险。在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之前,企业须购置必备的固定设备和流动资金,进行投资。一般情况下,企业的投资分为权益投资和债务投资,企业获得的资金来源分别是企业权益和企业负债。通常情况下,企业都存在负债。
企业通过权益筹资,能够获得所有者权益;通过债务筹资,获得负债权益。企业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金、盈余公积金、未分配利润四大类,基本权益是所有者投入的实收资本。对于企业投资者,其获得的权益分配,需要先考虑剩余损失的吸收,再考虑利润或者股息分配。对普通股权益所有者来说,其作为企业的剩余价值权益所有者,承担着企业主要的损失和盈余。对于企业债权人来说,获得企业支付的固定利息,并对企业拥有固定索偿权,获得的权益是优先分配。与企业权益相比,企业获得的负债具有成本低、可循环利用、不稀释企业控制权等优势,使企业更乐于负债。
企业作为融资活动的使用者,承担着融资者角色;银行等各类组织和机构作为融资活动的提供方,承担着融资人的角色。由于二者承担不同角色,使二者关系更加紧密。一方面,银行的业务经营和发展,受到企业的直接影响、企业的大量信贷申请,使银行成为企业重要的融资来源;另一方面,与企业相比,银行等融资机构拥有更强的实力,并承担信用中介角色,能够化解或者转移企业风险,使企业更倾向于借款和负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