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和西药谁副作用大?

甘川德甘川德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个题目有点意思,从历史角度看,应该是中医的副作用被夸大了。 从古代的“是药三分毒”到近代的“中药不良反应”再到现代的“中成药不良反应”甚至到了如今的“非法添加”等,可以看出,中医在被黑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这是有道理的。因为古代中医主要靠经验治病,而经验是有其局限性的(不管是不是建立在理论基础上),因此古人说的“是药三分毒”“用药如用兵”其实包含的意思就是中药有很大的副作用!只是古人没有办法像现代医学一样弄清楚哪些药物有毒、哪些药物副作用小而已。 所以古书上的“毒药”“恶药”“发药”等说法其实指的都是药物的副作用或者毒性反应。

比如说半夏,《中国药典》说它有毒,而在古代医学著作中,半夏却是常见的“毒药”之一——《礼记·月令》有云:“仲夏,命野虞劳农,执秧田器,去冰,放鹰犬,毋戕兽……命伯雨以桑灰汁浴土,农夫毋辍耕。”这里的“毒药”其实就是农药——在仲夏的时候,命令管田的官员劝农民继续耕种不要休息(夏天天气热很多人不想干活),并使用草木灰浸泡的水灌溉庄稼,同时还告诫人们,使用的农药不能含有毒药(比如不能含磷),以免损害身体。

又比如说水银,现在也是公认的有毒物质了,可是在古代,除了做药用,还被用来做装饰品甚至化妆品——水银的化合物能在阳光下发出闪烁的光,因此被用作首饰和香粉的原料,据说涂了这种香粉梳妆的美女,会散发出沁人心脾的香气,令人神魂颠倒。唐宋元明都有记载的水银香料,到底是用什么制成的呢?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专门写了水银香料的做法: 用铜炉烧汞,取起黄砂,入皂荚水内漂净,再用姜汁调匀,蒸过收干,如此数次,候干,用瓷器盛好,密封固济(灌缝固化),用火煅炙,自可取出。 如此复杂又费事的工序,可见古时候对于有毒物质的鉴别能力和防范意识比现在可是要强很多!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