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针放血有什么作用?

竺可文竺可文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你好,很高兴能回答你的问题,作为一位传统医学的中医爱好者,我对你提出的这个问题写一份长一点的解答。 在我们的中医古籍里面,对于放血的记载是非常多的,《黄帝内经》中有“视其血络,刺出其血数百滴”;《伤寒论》中有“少阴病,脉沉者,厥阴中风,经脉空虚,血气不行……其人或在身微热,或自汗出,或脉浮,或胸满…此皆血络郁塞之证,宜急刺之以泻其瘀浊。”还有著名的医案“金铃刺血”等等,这些都是有关于放血的记载和应用。

这些记载都说明一个问题:放血疗法在古代的应用是相当广泛的,而且疗效也是得到肯定的。现代很多中医人认为放血是民间偏方或者是不科学的诊疗方法就把它遗弃了,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首先,我们要弄清楚为什么古人会采用放血的方法来治疗疾病。这里面无非有两个原因:一个是“瘀”“毒”的说法,另一个就是经络学说。

“瘀血”、“湿热毒邪”等疾病范畴的现代西医理论认为,人体内存在一个物质代谢的通路,当这个通路发生阻塞的时候,就可以产生瘀滞,从而形成“瘀血”。而放血可以使得血脉畅通,瘀阻得除。

中医认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内外上下均有经络连接,外有四支百骸,内有五脏六腑,如果体内某处气血运行受阻,则可以出现肢体关节疼痛、肿起,甚至麻木不仁,此时若采用放血的方法,使经络得以疏通,气血运行恢复正常,则身体机能可重新恢复。所以,古人所说“针治之所取,明乎经络;法用针锋,微似血出。”(《灵枢·小针解》)是有相当的依据的。

目前,我们中医界对古代的这些经验虽然予以肯定,但对其科学原理还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所以只能沿用古人的观点来解释其原因:一是血液具有高度的流动性,可以通过血管输布全身,当某部血液循环障碍时,血液就会聚集于此,产生疼痛等症状。其二,由于血液含有营养和供给细胞氧气及养分的作用,因此放出少量血液后,该部位获得了新鲜血液和氧分供给,疾病自然就缓解了。 三因之说:古人将疾病的病因分为三类,即“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以及“惊、忧、思、悲、恐、怒”等“七情”,再结合年龄、性别、地域、气候、时令等因素考虑,于是形成了“三焦”学说的分类,把疾病归类,以便于用药及针灸的取穴等。这种从宏观上把握病人的手段,为中医诊断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现代医学的发展,我们对疾病的认识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观念,而是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深入研究,终于发现了古书上那些令人费解的名词术语背后的奥秘。比如中医所说的“风寒”,原来是指肌体受到寒冷刺激而发生的以免疫反应为主的生理调节过程。

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与临床观察,人们发现在机体受外界环境冷热变化的影响时,皮肤温度有先升后降的变化过程,与此同时,机体还会分泌一些蛋白酶与免疫球蛋白,以此来杀灭侵入机体的致病微生物,减轻炎症反应,这个过程叫做“温热刺激性炎症反应”。 而所谓“湿热”,根据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是因为高温高湿的环境导致机体出汗量增加,体内的水分和电解质随之流失,通过相应的神经反射,继而影响到循环系统和消化系统,引发一系列的症状反应,如烦躁不安、头痛发热、恶心呕吐、腹泻便秘等等。

古人所积累的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理论知识,确实对我们后人有着巨大的启迪,但是我们也要不断汲取现代的科学理念,以丰富和发展中医药学这一人类伟大的文明遗产。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