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鸿昌为什么去美国?

林郁庭林郁庭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1932年的一天,北平一所中学的教室里,一位年轻人正在讲授中国历史。 讲着讲着,他忽然问听课的学生们:“你们知道我为啥来北京教书,不去日本或德国呢?” 学生们面面相觑,不知如何应答。 “因为我是中国人啊!”年轻人的语气异常坚定,“我要教我的同胞怎样做中国人!” 这位年轻的教师,就是后来著名的爱国人士、教育家吉鸿昌。

那年的吉鸿昌38岁,虽已年近不惑,却依然一腔热血,满怀激情。从1907年到1932年,他的生命已经过去了一半,而另一半,即将在他亲手营造的教育天地里开启。 在吉鸿昌的一生中,有北伐、抗战、内战等诸多经历,也有“九·一八”事变后他率部攻打天津日军、英勇抗日的英雄事迹,然而让他的名字流传至今的却是他最后的抉择——殉国。

1934年11月9日,吉鸿昌被秘密押往北平西郊的沙河,在前往就义的途中,他一路谈笑风生,甚至还给妻子写了遗书。 “我为抗日而死,不能这样不明不白地死了……”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就义前,他穿着一件旧大衣,从容不迫地写下了这样的诗句:“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1935年初,中共北方局特派员彭真来到天津,与吉鸿昌会面,希望他能够重新集合力量,开展抗日斗争。但此时的吉鸿昌身陷囹圄,哪里还能率军打仗? 不过,他仍旧利用种种机会,暗中宣传抗日。

1936年6月4日,吉鸿昌被秘密杀害于北平。临刑前,他大义凛然地说:“我为抗日而死,不能就这样不明不白地死去……我在日伪监狱受审时,曾对法庭上的人说:‘我是爱国军人,我的职责是保卫国家。现在国家需要我,我有幸能为国家效力,我十分高兴’……现在我又可以为抗日事业而死去了,这是我最大的幸福。” 一代豪杰,壮怀激烈! 吉鸿昌走了,但“我是中国丈夫”的精神永远留在了人间。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