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臭鳜鱼好吃吗?

肖春芳肖春芳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作为徽州人,我觉得我很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 黄山臭鳜鱼,学名臭桂鱼、臭鳜鱼、腌鲜鳜鱼、腌鲜桂鱼或者腌青鱼。是徽菜中的招牌菜肴之一,与火腿、冬笋并称为“徽菜三俊”。 臭字让人望而却步,其实这道菜原本香味十足且营养丰富。

所谓臭,只是它独特的腌制风味,和臭豆腐的闻起来臭吃起来香不同(当然我不否认食用后有大小便通畅的感觉),这道菜的风味可以追溯到宋朝。据传当时的渔船渔民以鱼虾养殖,同时捕了鲤鱼,但是运回港后却发现由于运输过程中缺氧死了很多,为了减少损失,他们将剩下的鲤鱼用盐卤拌好腌制,没想到味道居然很不错,由此流传下來。 到了明朝,朝廷在徽州设立制盐官厂,实行官督民制的方法,鼓励农民种植蔬菜,饲养家禽,同时允许老百姓把多余的粮食用来酿酒,用来做各种酱醋咸菜。《大明会典》中即有关于“徽酱烧鱼”的记载。这时的臭鳜鱼应该已经是农家自制的家常菜肴了。 清朝中晚期,徽州商业发达,富贾云集。有钱人大把花钱,小钱也想花得体面。于是,一些商家看到了赚钱的机会。他们开起了专门经营高档食材的酒店,供应达官贵人、有钱人的饕餮之口。臭鳜鱼这样一道历史悠久、风味独特的菜肴也被带入了高档餐饮的行列。

不过当时臭鳜鱼风未起,还属于家常菜之列,清人周辉祖在《竹屿山房志》中有详细的记载: “腌鳊鱼、腌鲫鱼、腌鳜鱼,皆以熟腌为佳。” 直到民国时期,还有乡民在用传统的制作方法制作臭鳜鱼。 建国初期,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营养丰富的淡水鱼类需求增大,传统养殖、捕捞方式已不能满足需要,人工养鱼开始盛行。但此时因养殖、捕捞技术尚未全面普及,加之野生小鱼数量锐减,所以价格依然较高。

而到了80年代中期,大量野生小鱼被捕捉殆尽,人工养殖技术和设备又尚未完善,因此价格更是水涨船高。这时,臭鳜鱼的身价也随着价格上涨了不少。

如今,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养殖、捕捞技术的提高,天然水域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小鱼产量大增,臭鳜鱼的价格也逐渐回归理性。

朴云琪朴云琪优质答主

腌鲜鳜鱼,俗称臭鳜鱼,是徽菜的代表。外地朋友来到黄山,最愿意品尝的菜肴之一就是臭鳜鱼。臭鳜鱼虽闻起来臭,吃起来却十分鲜美,鱼肉酥烂,香味浓郁,细品滋味,又甜又鲜,堪称徽州美食一绝。臭鳜鱼和其它的鳜鱼最大的不同就是它的味道。鳜鱼味甜、肉质细美,一般生长在80公分左右的浅水区域,主要在长江中下游、赣、鄂、皖、湘等一带水塘、湖泊中。肉质白嫩、肥美,刺少,营养非常丰富。

一般腌鲜鳜鱼所用的鱼都是2—2.5斤左右的鳜鱼,因为这个重量的鳜鱼肉质比较细嫩、肥美,腌制出来的鳜鱼味道更加鲜美。制作臭鳜鱼的工序十分繁琐,一条鲜活的鳜鱼要变成一盘香喷喷的臭鳜鱼,需要花费10多天的时间,其间需要经历腌制晾干的复杂过程,用时光来交换香味。

鲜鳜鱼宰杀清洗干净,在鱼身两侧斜切几刀,然后加上炒熟的10%的粗盐揉搓,涂满鱼身及鱼腹,放入铺有茶树枝桠的木桶,最上面再压上石头腌渍约5天,这样鳜鱼初步被腌制入味,鱼身开始变臭,此期间每天要翻一次鱼身,再加入一些盐粒。再将鱼身朝上排列在木桶内、用洁净稻草盖上,大约10天左右,即可腌制成臭鳜鱼。腌制过的臭鳜鱼,再经过油煎煎透后放入高汤小火炖煮片刻,装盘时撒些许葱花点缀即可。煎过的鳜鱼外表焦黄,汤色发白,鱼肉酥软,闻之鲜香扑鼻、肥美异常。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