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汉字五行属什么?
“贤”字属“行”部,五行有“金木水火土”之分,那“行”部属于哪一个呢? 其实行部的五行属性并不是固定的。古代文字学家们对汉字的五行属性做过大量的研究,得出了各种不同的结论,其中影响较大的如汉代的许慎、唐代的李世民以及宋代的王圣美等人都做过这方面的探讨,他们得出的结果并不相同。 现代字典一般都注明了汉字的五行属性,这些属性大多来自于《康熙字典》和《辞源》等书,而这些书的作者又受到了前人研究结果的影响,因此“贤”字的五行属性的来源也各有不同。
比如《康熙字典》中“贤”字的五行属性就标注为“木”,而《辞源》里“贤”字的五行属性却是“火”,到底哪个才对呢? 这个问题问得很好。其实这两个版本都对,因为历代文字研究者对同字异形的字所记录的读音和写的字形都做了调整,导致这些字在字形上出现了区别,而这些字被归到同一个部首后,其五行的归属自然也就出现了差异。例如“贤”字在汉代的字体与“叙”字相近,因此当时的人都把带“辛”的字归于“金”部;到了唐朝,人们又认为带有“刀”的字都应该归到“金”部;后来到了宋代,“金”部又被分为“金”“石”两部,而“贤”字隶定作“ ”,从字形上看显然应该归入“石”部。于是有了宋本的“石”部。
但宋代的“石”部实际上继承了唐本“金”部的含义,因为唐代的“金”部实际上是宋朝的“石”部加上“金”字构成的。这样一延伸,很多字的五行就从原本的一成不变变得灵活起来。 而“贤”字在宋本《百家姓》中是排在第四位,属于“音序排列”。如果是按姓氏的第一个字来排,那么就应该排在第一位,这个字在当时被认为是一个“阳平”、“士”部的字,五行当然就属于“火”了。
贤字的字义有有德有才的人、有才能的、做事得当。作人名多取其贤良、美德、才识过人之意。用在名字中则有贤达、贤淑、贤良的意思,会受到大家的喜欢与爱戴。汉字有五行之说,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种系统观,是从世界万物(包括人类自身)的生成、毁灭和Mutong的过程中得到的关于宇宙万物生成变化的五种基本规Law。五行学说以五种物质的运动来说明世界万物的生成、发展、变化及消亡,是原始的、朴素的唯物论。“五行”指木、火、土、金、水五类物质。贤字的拼音是xian,简繁字是彥,部首为贝,部首笔划为4笔,总笔划为14笔,五笔86为klym,五笔98为klym,仓颉码为zmmi,四角号码是34212,统一码为u5e78,GBK码为e5ad。贤字是左右结构,位于字典第57页,康熙笔划为18划,五笔五笔笔划为3315,郑码ieqo。贤字的五行属金。
在中国哲学中,阴、阳与五行,是两组不同而互补的符号系统,互为表里。五行为五行相生相克木曰曲直,火曰炎上,金曰从革,水曰润下,土爰稼穑;曲直作咸,炎上作苦,从革作辛,稼穑作甘,润下作酸。相生规律: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克规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后来,发展出五局(即五种局面),木局、火局、土局、金局和水局;五运:木运、火运、土运、金运和水运;五音:角、徵、宫、商、羽;五味:酸、苦、甘、辛、咸;五色;青、赤、黄、白、黑;五方:东、南、中、西、北;五脏:肝、心、脾、肺、肾;五贼:重、离、阴、说、润;五事:貌、言、视、听、思;五祀:木曰句芒,火曰祝融,金曰蓐收,水曰玄冥,土曰后土;五祀:春祀户,夏祀灶,季夏土神,秋祀门,冬祀行;五祀:宫后土,祭户于房,祭灶于灶,右祀门,左祭行;五帝:东方勾芒,南方炎帝,中央黄帝,西方蓐收,北方颛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