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为五行属什么?
米,即粮食,为五谷之首,所以五行属土; 其次,从生活角度来看,我们吃米主要用牙齿来咀嚼,而牙齿(齿为肾之余)属水,因此吃米的动作在五行中也属水; 最后,从中医的角度来看,五色入五脏,而黄色乃土之色,故黄色食物可补脾胃(胃属土)。 但这里要提到的是,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的生产生活的实践中慢慢形成“五色入五脏”这一理论,并在《黄帝内经》中予以记载。但直到现在,科学已经证明人体对于不同颜色的食物其实没有明显的偏好,例如让一个患有饥饿的人任意选择颜色,他(她)对各种色彩食物的摄入量其实差不了多少的[1]。
同时,现在营养学也认为不管是黄色食物还是红色食物,其中所含的营养成分其实都是差不多的,都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以及微量元素等 [2]。并且现代营养学界提倡的“五彩缤纷”的饮食原则也是基于上述考虑而来的:即人们应多吃一些颜色丰富的食物,因为颜色越丰富的食品一般含有多种营养素,且比例均衡;反之,那些颜色单一的食品往往营养价值偏低。 五谷杂粮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纤维素、矿物质和维生素等多种营养素,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主要饮食来源,符合“五彩缤纷”的饮食原则,值得推荐!
米在五谷之中,也占一格,位居中央,中央为土,因此,五谷与五行中的土是相配的。然而,五谷之中,还各有不同配属。稻米色白,为金,稷米色黄,为土,粱米色赤,为火,黍米色黑,为水,菽米色青,为木,在五方又配居中心,所以,米既为木,又为水,又为火,又为土,又为金,五行皆有。
《黄帝内经》把五脏和五种精神相联,把五脏和四时相联,把四时和五方相联,把五方和五气相联,把五气再和五味相联。
即人的心脏与神和南方和夏、火相联,脾与形和中央和长夏时、土相联,肺与魄和西方和秋、金属联,肝与魂和东方和春、木相联,肾与志和北方和冬、水相联。
为了在治病时更好地使药性与脏性相配合,在治疗中更好地掌握投药剂量,对五脏进行补泻,于是就再把五味也分属五行,和五脏相联。即说:酸味入肝,苦味入心,甘味(甜味)入脾,辛味入肺,咸味入肾。
又因为在五行中有着相互生克的关系,即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循环往复。同时又有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相互制约。因此,五味也就随着属于五行的不同而在五脏之间存在着同样生克关系。即说:酸味泻肺,苦味泻脾,甘味泻心,辛味泻肝,咸味泻肾。
这就是说:辛味入肺而泻肝,咸味入肾而泻心,酸味入肝而泻脾,甘味入脾而泻肾,苦味入心而泻肺。这样在治疗时,如果得了心病,就用苦味药直接入心进行内补,同时用咸味药入肾以生心而外助,再用酸味药入肝以泻心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