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黄浦江在哪?
黄浦是江不是河,这名字的由来和清朝那位有名的漕运总督李侍尧有关系。 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正月,皇帝为了炫耀武力,显示天朝上国的威风,特派大学士傅恒、将军海兰察率兵远征缅甸,将缅王捉来囚禁在北京,把其皇后赏给了皇十五子永琰(也就是后来的嘉庆帝)作妃子。
这次出征,清廷可以说是满载而归的,除擒获缅王献俘于北京外,还得到了缅甸国所有的兵器与战象。为了管理这些战象,特意在圆明园中仿造一座“千象亭”。
不过这次征伐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清军伤亡很重,其中有一员叫武隆阿的将领,因战亡被赐葬于江苏泰兴县(今泰州市)。但就在他死后的第二年(1764),他的家乡陕西韩城突遭旱灾,千里赤地,饿殍遍地。朝廷得知消息,决定为他开赈,以报死难之殇。于是从江苏拨银2500两给江苏巡抚,令其转交武隆阿家。
然而当这笔钱交到户部时,却被拒绝了。因为按照规矩,官员死后家人是不能领到钱的。原因是这样的——武隆阿本是汉人,他家祖辈原本姓乔。康熙年间,武隆阿的祖先因军功受封为三等男爵,入旗后遂改姓武。至武隆阿这一代,虽已袭爵,但祖宗祖籍却在汉人之中。所以户部的理由很充分:身为旗人,又是皇族亲信,得享受很多特权,但不能因此破坏规矩。你家既然已经得了祖产,现在又凭军功袭了爵,怎么能再领这笔救济款呢?
此事一时没有办好,银子也就暂搁着。可是该给的补助总得有个说法呀!最后有人出了个主意:在运河旁另挑一块地,拨归武隆阿家耕种,收成的粮食充作养廉银(这是一种“薪俸制”,明清时的官吏大多都有“养廉银”的待遇,以弥补他们因公牺牲家产或收入损失的补偿)。这个建议立刻得到批准,朝廷下旨让武氏家族在扬州附近另买土地,自食其力。至于那2500两白银,作为“租税”上缴国库。
不过到了道光时,这规矩似乎有点松动了。道光二年(1822),江西巡抚胡季堂的儿子因侵吞公款,被刑部追赔。可这位大少爷家境并不宽裕,根本拿不出那么多的钱,便在父亲的私邸内摆下棋盘,准备和父亲对奕时把钱输掉抵债。岂料他父亲早已识破儿子的诡计,假装不知,和他下起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