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五行属什么意思?
汉字“憩”的拼音是qì,笔画是12笔,部首是阝,结构是左右结构,笔顺编号是354121231234。 【字形】由“休息”的本字“憇”演变而来;“憩”字左边的“息”是反文旁,与“息”作别,右边的“立人”表示人在树下休息,整个字的意思就是人在树下休息。后来写作“憩”。
【读音】古音读“chi(四声)”;今音读“qi(四声)”(多用于词语“休憩”、“小憩”)或“xi(三声)”(单用“憩”)。
【字意】有“休息”和“停歇”之义。 《广韵》:“憩,休止也。”“栖息”的“栖”本指鸟停落在树上,后泛指停落;“憩”则专指歇息,所以歇宿的“宿”带心。 《玉篇·人部》:“憩,息也。”
宋·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五回:“宝玉便拉着黛玉笑道:‘妹妹,且去睡罢,我保证回来,只不叫他们听见。’黛玉皱着眉道:‘我又不是老鼠,凭什么避开?’宝玉道:‘你这么个人还赖皮。’”
五行是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物质进化论思想,它是在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争鸣中产生的一种哲学流派,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五行学说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所构成的,及五者相生制约是宇宙万物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这五者的关系一是“自相资生”的“生我”(母),一是“为他所生”的“我生”(子)。故母子间为相生关系,即“生”、“受”、“成”、“濡”。其余两者必然为相克(胜),故称为“所不胜”、“所胜”。这相生相克两种动力保持着宇宙万物的自然规律性和动态平衡性。木、火、土、金、水五者也寄寓了中国古代的辩证法思想,即万物的运动变化总是处于“有形则制,无形则胜”的无限循环中。
后来,五行学说发展成为从量的范畴来描述事物的属性,并且认为五行之间的生克制化形式表示了五行运动变化的动力,所以,五行学说成为描述自然界事物运动形式的一种理论工具,成为中医学在阐释五脏生理病理规律和临床治疗规律时的基本理论工具。在中医学发展的历史上,关于五行学说与五脏生理病理及疾病治疗规律之间关系的描述,是中医学家研究的核心内容,也是中医学在探讨人体生理病理规律时区别于其他医学学科的主要观点,并成为指导历代中医学家在疾病防治和养生保健技术的应用中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