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五行属性是什么?
“农历”不是“古时历法”或“阴历”,也不是“农历新年”。 农历是现行公历的补充和延伸,是阴阳合历,属于“新阳历”之一(与西洋阳历、古罗马阳历以及阿拉伯阳历并称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阳历系统”),它同时兼顾了太阳年和月亮周天运行周期,既考虑了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也考虑了月亮对地球的作用。它的诞生结束了中国上古时期“择吉日而行事”的年代,使人类的活动开始真正具有“时间”的概念。
简言之,农历实现了“时历化”,即把“时间点”和“时间段”进行了量化和标准化。用现代语言学来表述就是:它把“时间”概念从“自然定义”转化为“数学定义”。它是一种严格意义上的“时间计量标准”。 由于月球的自转轴相对于公转轨道面的倾斜,以及月球围绕地球公转的轨道是椭圆形而非正圆,因此月亮每周自转一周多(相当于360°+14.72°,也就是374.72°,而黄道周日变化是360°)。
这个多出来的角度在月相上表现为“每月多出一个全新月”或者“每月少出一个凸月”;在节气上是体现为“早一个惊蛰”“晚一个谷雨”等等。这种朔望月和二十四节气在现在的公历中得到了直观的反映——那就是“闰月”和“闰日”。
随着地球公转的轨道偏心率越来越大,春分点(黄经零度)沿黄道从左向右移动的情况也越来越明显,农历月份中的“闰月”“闰日”越来越频繁。
需要说明的是,现在国际通用公历将每年的1月到8月分别命名为“1月”“2月……”,9月到12月分别为“10月”“11月”……那么,农历也是同样如此,并没有把公历的一月作为农历的第一个月——它就是以“立春”作为农历新年的第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