黉学小学在哪?
黉学,又称文庙、夫子庙,为古代祭祀孔子的场所。原址在今合肥市老市区市中心(庐阳区),后迁移到肥东县。据《合肥府志》记载,唐贞观末年(公元721年),在今老城中心建孔子庙;宋大中祥符四年(公元1011年)重修并扩建;元初废毁,嗣后屡经修葺。明代嘉靖年间(公元1536-1548年)建奎光楼于大成殿上,取“文运昌隆”之意,后人遂称此楼为“黉学”。
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知县刘若载捐资重建了泮池,筑上了棂星门和大成坊。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安徽巡抚杨应琚为了显示对“圣祖”的尊敬,将省城安庆的“国子监”迁至合肥,与“国学”(即孔庙)连在一起,合称“国子监学"。
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又于两庑增建号舍120间。这座“国子监学”,是清代全省最高学府,也是当时全国四大著名书院之一(另三书院为北京翰林院、南京钟山书院和杭州崇文书院)。嘉庆十九年至二十年(公元1814一1815年),又先后两次重修。至此,“黉学”基本保留了宋代的建筑风格,成为一座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 进入民国以后,旧中国政局动荡不安,内战频仍。这座“黉学”也时遭劫难,历经兵燹之祸。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十分重视保护这些文物古迹。经过几次修缮,“黉学"基本保持了原有的风貌。1988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三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