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旨代表什么生肖?
圣旨,是古代帝王发布的诏令文书的统称 《辞海》“圣旨”条解释为:(宋)代称皇帝制作的命令为‘圣旨’……元、明两代,凡皇帝发布命令,初拟稿要经中书省审核,故称‘奉圣旨’;至明代,内外官署上奏皇帝之文书须用帛书写成,称‘白圣旨’。另有‘绿圣旨’或‘红圣旨’,用途大致相同。
以上所述‘圣旨’、‘奉圣旨’、‘白圣旨’、‘绿圣旨’或‘红圣指’,皆指盖有玉玺印信的皇敕,但并不表示这些诏令文书仅限于黄绫制成——事实上,宋徽宗赵佶就很喜欢在一些特别的诏书中使用黄色的诏纸。
另外,在唐宋时期,对皇帝的赐诏还有所限制,只有亲王、宰相和大臣等有资格接受,到了元代,则无论王侯将相还是士卒平民,只要天子愿意,都可以得到圣旨的赏赐。 圣旨的使用随着朝代的变化发展而有所变化,其性质也由最初的告示性公文逐渐向传达皇帝个性化意思的文书转变,尽管内容仍多涉及军国大事,但其中却也夹杂了许多诸如表彰善行、褒奖科举进士等带有奖励和慰勉性质的语句。
从文献记载来看,所谓以生肖代表圣旨的说法似乎并无依据。不过,从民俗文化的观点出发,我们却不难从中找到某些根据。 众所周知,汉族民间素有‘本命年’(又称‘甲子纪年’)之说,即认为每逢农历年底(又称‘腊月’),便是百姓们的‘本命年’,在民间文化中,这一年的习俗相当丰富且有趣,如穿新衣、系红腰带、拜太岁、敬祖宗、送灶王爷升天等等,而在饮食方面,人们最喜欢的莫过于羊肉了。
为什么偏偏是羊肉呢?据说这是因为羊(祥)与‘阳’谐音,‘阳’代表着温暖和生气,而春节又恰巧是在农历新年正月初一(又称‘元旦’),这一天,万象更新、天地俱阳,人们在历经一个轮回后开始新的生活,因此在这天吃顿羊肉显然是最好的选择。 除了‘食’之外,‘玩’也是庆祝‘本命年’的重要环节之一,比如过去儿童们最喜欢的玩具之一‘拨浪鼓’,它的形状就和‘520’(“我爱您”)一样,寓意着爱永远陪伴着我们。至于成人嘛!虽然他们早已不再手捧拨浪鼓,但香烟和打火机却成了这个阶段的‘标配’。 然而,无论是穿红戴绿还是吞云吐雾,这些貌似都和‘龙’无关,可为何又说是龙代表圣旨呢?其实道理也很简单,因为‘辰’五行属土,又居东南,而春季又是万物生长的季节,所以用‘龙’代表春天再合适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