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利率上升的原因?
首先,应该看看目前的中国央行到底在干嘛 - 扩张性货币政策正在发挥重要作用。 今年一季度央行资产负债表的扩张速度达到了2016年二季度以来的最高水平(每季度多增8593亿元),货币乘数也连续多个季度上升。
这种快速地扩表和货币创造意味着市场流动性的迅速增加,而这会驱动利率下行。从数据上看,的确如此,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从去年底的2.75%下降到了目前的1.75%(中间还经历了一次降准),两年期国债收益率也从2.8%下降到了当前的2.4%。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我们现在的货币政策工具的利率都是指央行给商业银行的基准利率——也就是整个市场的无风险利率。这个利率的水平很低,而且很长时间是没有变化的。
但现在的贷款利率可是很贵的,尤其是在企业贷款端,房贷利率虽然近期下调了多次,但目前仍然是很高的。这背后的原因是因为成本的问题,即银行在给企业放贷的时候并不是以央行的基准利率为唯一参考指标的,还会考虑企业信用风险、行业风险等其他因素。
而当前经济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因此为了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央行在实施宽松货币政策的同时,还需要开展结构性货币政策,提高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发放力度,从而真正达到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目的。
什么是结构性货币政策呢?通俗地说就是定向发放流动性,而不是大水漫灌。比如之前人民银行推出了定向降准,对中小银行的降准,就是对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定向支持。
还有最近推出的LPR机制改革,让银行通过LPR加点形成企业贷款定价基础,这也符合结构性政策的导向。因为LPR机制可以引导银行把贷款定价的基本点向下转移,从而带动整体贷款利率的下行。当然,LPR机制需要时间完善,具体效果现在来看还需观察。
除了结构性政策工具以外,还有一个工具叫做宏观审慎政策(MP),这个工具是去年以来新出现的。与微观审慎政策(MPA)不同,宏观审慎政策是央行等金融监管机构通过对金融体系的总体监测,采取逆周期和微调的政策工具箱,包括外汇管理、债券发行和交易、跨境资金管理等方面的调控措施。
根据以往的经验,一个经济的下行往往会导致本币贬值压力增加,此时就需要宏观审慎政策出手抑制通胀预期,稳定汇率。2015年的汇改和2016年初的股灾就是很好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