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属于什么五行?
头为阳,属火 中医认为头痛可分为六经,即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厥阴、少阴。其中,前额痛多为阳明经病,两侧痛多为少阳经病,后脑勺痛多为太阳经病; 《伤寒论》中曾提到过“身热头疼”,“少腹满痛,小便不利”等,这都是太阳、阳明两经蕴热所致的病症,可见头疼与经络是有一定关联性的—— 太阳主表,为一身之藩篱,外邪侵袭,最先受影响的就是太阳;又因“头为诸阳之会”,阳气最盛,所以头疼往往首现于头上。 当然这种理论是古人通过观察总结出来的,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许多药物可以通过血脑屏障来影响大脑的功能,从而起到镇痛的效果,比如解热镇痛剂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及非甾体抗炎药氯诺昔康、西乐葆等有较好疗效,这些药物多通过作用于神经系统来起到止痛效果。因此现代药物治疗头痛时多采用神经抑制剂。
不过,要注意此类药物虽然能抑制中枢神经系统,起到止痛效果,但长期使用可致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甚至引起中毒性肝病,故使用时应严格掌握剂量和疗程。
中医五行学说认为,人体的五脏分属五行: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五官和五脏也是相合的,肝开窍于目,心开窍于舌,脾开窍于口,肺开窍于鼻,肾开窍于耳。因此,头部与脏腑之间是通过经络系统,以脏腑精气为中介沟通的。头为诸阳所会之处,所以亦为阳经所主。
人的五脏是相对独立的,同时又是互相依存的,相互制约的。“心主身之血脉”,人体的血液主要受心的驱动而不停地运行,是人体气血的主宰,因此称为君主之官,心属火;肝主藏血,同时协助心疏泄全身的气血,使人体的气血保持正常的流动,使血压保持常度,肝的功能又受到心的支配,同时其自身的疏泄功能又反制约着心的功能,肝属木,肝木又生心火,心火又制肾水;肾藏精,精生髓,内养于骨,外渗于关节,髓也是脑的主要成分,肾主水,水又养脾土;脾在内主运化水谷精微,外主四肢肌肉,为气血生化之源,称为气血生发池,只有脾气健旺,人体的五脏才能得到充足的营养,才能维持正常的功能,因此又被称之为气血相会之枢纽。
由于五脏之间这种密切的关系,因此,它们在头部都有一定的表现。人的发、耳、鼻、口、目都是依靠气血来濡养的,而这种营养物质是来源于脾,来源于肾,来源于全身,头发的荣枯主要表现了肾精的盛衰,发为血之余而属肾;双目是否明亮,神采是否奕奕,全靠肝肾精气的涵养,五脏六腑的精气充足,上注于目,才能达到明目聪慧;两目的外眦属于小肠,内眦属于心,眼睑的开合属于肺,眼眶的血液源于脾,目视的精气源于肝,这些都是五脏在头部的外在表现和重要标志。至于耳、鼻、口等器官的荣枯,也是通过面部的光泽来表现的。由此可见,头部是人体五脏精气血的外在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