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为何需要中国声音?

太叔婧俊太叔婧俊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1,经济总量。 1800年的全球GDP排名第一的美国,到19世纪中叶连英国都比不上,只有英国的53%;而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GDP不到全球的2%,到2014年已经达到全球的16.5%(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则超过25%)。

随着经济的增长,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话语权也逐步增加。当然,如果GDP是决定因素的话,那么日本应该是最有发言权的,但历史进程表明并不是这样。1875年的时候中日两国GDP差距并不大,但到了近代日本崛起的时候,为什么却是美国遏制日本呢?原因就在于当时的日本国内政治经济体制已经固化,而中国在持续动荡后建立了新的政权,建立了符合国情的制度,从而有了经济发展和崛起的可能性——这就是“后发优势”。

所以综合来看,中国的经济增长和国际地位的提升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没有经济的发展,就没有国家实力和人民的富裕,也就没有外交上的发言权;而没有外交上的发言权,经济建设就只能依靠发达国家“恩赐”,或者像日本那样通过战争方式抢掠资源。从这一点来说,正是由于有了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使中国社会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进而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赢得应有的位置。

2,人口数量 在联合国成立之初,很多西方议员认为人口众多的国家在联合国有代表是不可思议的。因为既然要讨论平等,那么为什么让5亿人和3亿人代表不同,为什么要让13亿人和6亿人的代表不同?结果中国用实践回答了这个问题,并且改变了这一国际规则——现在人口较少的新西兰反而需要在联合国给更多的代表席位了。

事实上,除了联合国外,几乎所有国际机构都以人口作为分配资源的依据之一。比如在世界银行,每个成员国拥有投票权的大小和人口多寡成正比。而在WTO等机构,成员国的代表则以人口数和GDP两个指标为依据。 因此从这一点上来说,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保证了中国人民享有发展的权利并实现国家强盛!

山竞莹山竞莹优质答主

文化只有交流才能发展,只有对比才能进步。中国作为文化大国,正不断为全球电影市场注入新的活力,在电影工业、营销发行、IP转化、观影习惯方面为世界电影产业发展提供新的案例与借鉴。如美国好莱坞专家马科 ? 希莱恩斯基表示:“中国元素”为好莱坞注入了新鲜活力,它不仅为好莱坞电影产业输送资本和人才,还能促进好莱坞电影本土市场的恢复和增长。中国电影人也通过交流互鉴,获得了发展经验。如2006年中法合拍的《夜莺》,中国电影人开始从技术层面探索与合拍方的融合;2015年中英合拍的《麦克法兰》,双方在知识产权和项目统筹等方面达成了新的经验;即将上映的中美合拍片《巨齿鲨》,电影制作的国际主创团队阵容强大。中外电影交流越来越紧密,中国电影人的合拍经验更加丰富,中国声音愈发响亮。中国电影在合拍与交流的过程中不仅实现了“引进来”,更积极实现了“走出去”。中外合拍片不仅具有了在合拍方市场放映的便利,更能获得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排片机会。中国电影海外布局已初具规模,国产电影票房增长速度已超过了国内电影总票房的涨幅,越来越多的中外合拍电影正实现全球“通吃”。中国电影“走出去”不仅满足了海外华人华侨的情感表达和精神需求,同时也成为了对外传播中国文化的最佳方式之一,能够帮助全世界更好认识中国。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