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通属什么?
这个题目有些大,我尽量说得简单些。 古代的哲学体系认为世界是阴阳二气的运动形成的,这阴阳说白了就是阳阴五行的循环,如此形成了一个大循环,在这个大循环中又分出了春夏秋冬(金木水火土),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颜色,即:春天发芽颜色为青,夏天生长颜色为绿,秋天收获颜色为赤,冬天蛰伏颜色为黑,每季最后一个节气为土,也就是黄(如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小寒大寒)。
古人把地球公转运动和太阳辐射能量变化周期与五色、五方、四季相配,从而形成了中医针灸中的子午流注,即什么时间该补什么经,什么时间该泻什么经。 当然这里面也涉及到天干地支等符号,这里就不多讲了,否则又要长篇大论了。总之,古人通过观察太阳系在宇宙中的位置变化和地球公转及自转关系最终找到了五行这一抽象的符号来表述这种运动关系的。
所以说五行其实就是指物体的五种形状或者说是五类物质,它们分别是: 土(润下)、金(燥上)、水(润下)、火(炎上)、木(曲直); 也就是说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可以归纳为这五类物质,它们分别对应着土、金、水、火、木。 五行的另一个特点是相生相克,也就是说世间万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处于一个不断相生相克的运动之中。
中医理论中五脏六腑经络气血之所以能和谐统一起到了重要作用的就是五行生克制化的关系。 五行还有一个特点,它就是流动的,不是固定的。比如:木旺的时候火就弱,火旺的时候水就弱等等,它是连续不断的流动过程,而不是固定不变的一个状态。
最后说一下五脏的功能与五行的关系。其实这是一个很大很复杂的问题,因为五脏不光是器官它还包括神经系统和精神情绪等方面的功能。这里我只能简单讲一下脏腑与五行关系相对比较简单的部分——形志。
中医认为情志的变化是可以伤害脏腑功能的,而五脏又是各有其形,如:
肝主谋虑、胆气勇猛,其形如剑;心主神明,其形如窍;肺主肃降,其形如盖;脾主运化,其形如碗;肾主作强,其形如豆。 既然有形自然就有其志,所以《黄帝内经》中有“肝喜条达而恶抑郁,故怒而散;心宜清静而恶烦劳,故喜而笑;肺好清肃而恶燥,故悲忧;脾乐运化而恶湿,故忧恚;肾好固摄而恶寒,故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