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什么日什么的成语?
云山雾罩 云云
1.浓云弥漫,雾气笼罩。多用以比喻事物前途不清楚。陈登科《风雷》一:“现在的事情,还云山雾罩的。”
2.谓用假话把事情遮掩住。冯德英《山菊花》上一:“菊子明白,老爹是不答应他走,还说这种云山雾罩的话作佯。”
云云 1.虚无缥渺的意思。南朝宋何承天《安般守意经序》:“大千为小,云云世界,合为微尘,无有穷尽。”南朝宋鲍照《芜城赋》:“天下豪雄,翕然云扰。”
2.众多难尽举。《淮南子·齐俗训》:“贤不肖相悬,贵贱若云。”高诱注:“云,言众多难举。”汉王褒《四子讲德论》:“大贤所见,与群儒云殊。”
3.众多的样子。《汉书·礼乐志》:“济济多士,尽礼尚乐。皇皇云程,昭假玄牡。”颜师古注:“云,众也。”
4.谓说个不停。《庄子·齐物论》:“大浮云云若”,成玄英疏:“言至道至妙,玄智玄微,云云然,不可尽言,若兹而已。”参见“云云”。
5.指云彩。《楚辞·九歌·云中君》:“与日月兮齐光,与天地兮比寿,永敷錦衣兮,乘六龙云云。”宋周邦彦《西平乐慢·大石调》词:“正浪敛云收,秋容相媚,平野水花多处。”
6.助词。表示语气舒缓或注释,无实义。《玉台新咏·古诗》:“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辗转不相见。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中意云云:‘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
7.犹言等等,之属。《西游补》第五回:“且说如来佛主,自在灵山一会以还,只落得:青青宝座,云云袈裟,默默无言,空空无事。”
8.副词。表示程度深。《敦煌变文集·捉季布传文》:“张良在军前,云云作高誓,誓取季布头,如取壶中水。”
9.姓。汉有云大夫。见《汉书·刘向传》“云大夫”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