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校训是什么?
自强不息止于至善是厦门大学的校训。校训来源于《周易》和《大学》。自强不息语出《周易·乾卦·象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思是天的运行刚强劲健,君子应该遵循这种天道,树立永不停息的自强志向。止于至善语出《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意思是修大学问的原则,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革除自身旧习,在于达到最完善的境界。两句话合起来,就是要鼓励师生员工在学习、生活、工作中,发扬天道和人性中自强不息和止于至善的美德。
厦门大学是教育部直属、“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办,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中国人自己创办的大学,于1949年投入新中国怀抱。2005年9月,厦门大学迎来了84周年华诞。84年的发展历程中,学校凝练了“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校训,培养了16万多名造诣深、知识宽、素质好、能力强的优秀人才,成为孕育人才的摇篮。现有在校学生近3万人,专任教师2000余人,其中全职两院院士2人,特聘教授15人,长江学者12人。现有20个学院、6个研究院和13个科研机构分布在思明校区和翔安校区,其中思明校区占地2582亩,翔安校区占地5246亩。有1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1个博士后流动站,88个本科专业, 97个专业学位授权点,基本形成了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门类比较齐全的学科体系,现有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科学、管理科学和医学、艺术学等7个学科群,21个大学科;学校有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