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属什么生肖?
驿是古官名,秦置,汉沿袭。魏晋南北朝时设置驿站制度,从此驿站成为历代统治者传递官方文书和派遣使者、通信的最重要机构。隋唐时至宋朝的驿站制度日臻完善。元代设立行辕,作为中央政府直辖的政务机构。明代撤销行辕,重新确立驿站制度。清代沿用明制,在驿站之外设立传信铺。 “驿”这个字在古代政治史中地位颇高。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建立了一套以“驿”为基础的快速传送信息系统。
秦汉至唐宋元明清各代,尽管名称变化,体制也有不同,但基本沿用这套办法。直至清末才彻底废除。 在这种传递信息系统的背后,是一套完整的官府机构和编制队伍。 负责管理这类机构的官员称“驿官”“驿长”等,下面设有吏员,办理各项事务;各地州府都设有大理寺,下设驿亭,由郡司命主管。这样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传递信息网络系统。
古人说的“飞报”“驰报”“星夜奏报”都是指通过这一系统传送消息。 那么,负责看守这些传递信息的机构和人员的职责范围有多大呢? 唐朝规定,凡有军情、民情、人事变动及自然灾害等情况发生时,必须在三天内报到天子面前,称为“三日一销”;遇有紧急军情,须“日驰百里,一日一报”。对于误期或不能按期报告的人,要予以杖责。
到了宋代,对报送的时效性更加严格。如遇有紧急军情,必须“迅奔告报”,甚至“不得非时打点”。否则就要受到惩处。 从宋太祖建立“封桩库”开始,国家财政开始入不敷出。为应付日益严峻的财政危机,宋朝不得不增加百姓负担,于是国家垄断了商业贸易,实行盐铁专营,还严禁私运粮食到边境地区。
到了元朝,由于蒙古军队大量使用骑兵,需要频繁运送粮草和辎重来补给,因此驿站制度得到进一步加强。为便于管理和控制,元朝将全国站赤划分成几十个万户辖区,由皇亲王总领。每区设大使1名,副使2名,直接受皇权节制。
明朝建立后,进一步修改了驿站制度。规定只有朝廷派遣的特使和公车才能享受在马上行走,曰“乘驿”;一般官员乘轿随同旅行的,叫做“乘传”。至于一般的平民百姓要想走一趟驿站,那是绝对不允许的。为了监督站丁(驿站工作人员)的勤务,明廷建立了严格的考核制度,对怠慢违反者加以严惩。 清承明制,仍然保持驿站制度的尊严。规定非官差而私自乘坐者,按偷盗论处;站丁私放闲人借宿、饮食者,不论数额多少,皆罚俸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