腥字五行属什么些?
“腥”的五行是水,而非肉。《康熙字典》中关于“腥”字的注解是这样的: “腥”字五行属性为水。此字不从肉。凡与肉有关的字,部首皆从肉。如:(月)、(月)、(月)等等。而“腥”字虽与肉有关,但部首却为音。“腥”字的五行应该以形定,即水。 另外,在解释“腥”字的来源时,《康熙字典》是这样说的: “腥”字从生声。《正字经》曰:“腥,臭肉也。”又《集韵》曰:“腥,菜气。”按:此二语不甚相合。“臭肉”谓肌间脂肪色白且味臭者,今俗谓之“板油”;“菜气”则指蔬食之气味矣。然“腥”之为言,总因气味说,故二者均可通。 “腥”字的五行应该以形定。
同时,也可以看看现代学者对“腥”字五行的看法。 王玉章主编的《古代汉字简繁通用字字典》一书中,“腥”字下有这样的释义: XING2,从生,从音。本义:鱼腥味儿. 许慎根据汉代的文献资料撰写的《说文解字》中有这样的解释: "腥",生鱼肉也。从生,从音。“腥”,字音xiāng。 以上两种说法都认为“腥”字的五行属水。
在五色、五音和五方中的“西”、“商”、“白”和脏腑中的“大肠”等,都属于“金”;而“血”和“汗”等液也属“金”。“金”性干涩,易耗伤水分,所以,有汗源枯竭,皮肤干裂,“干咳少痰”、“痰少而黏”、“不易咯出”或“痰中带血”等现象。西医学中的结核病所引起的相关症状与之相类似。
“木”包括在五色、五音、五方中的“东”、“角”、“青”、脏腑中的“肝”的血液和肌肉等等。“木”性条达,如果调达太过或不及,肝气“横逆”、血燥风动,则出现两目干涩,头晕目眩、视物不清、肢麻震颤、肢体痉挛以及肝病导致的“血虚风动”引起的各种症状。
在五色、五音、五方中的“南”、“徵”、“赤”和脏腑中的“心”、“血”、“脉”等,都属于“火”。“火”性炎上,最易伤阴,所以易出现面红、咽痛、上肢痿痹、五心烦热、小便短赤、失眠多梦等“心火上炎”或“阴虚内热”等症状。西医学中的神经衰弱等与之相类似。
五色、五音、五方中的“中”、“宫”、“黄”和脏腑中的“脾”、“肌肉”和“涎”等属于“土”,“土”性敦厚,喜燥恶湿,如果被湿邪所困,出现疲倦乏力、肌肉萎缩、纳呆胸闷,腹胀便溏、四肢不温、面黄消瘦等等,西医学中的消化系统疾病与之相类似。
五色、五音、五方中的“北”、“羽”、“黑”和脏腑中的“肾”、“骨”、“发”、“耳”、“齿”、“二阴”和“唾”等属于“水”。“水”性寒凉,喜下而恶逆,如果被“邪热”所伤,或肾阴不足,易出现口舌干燥、二便不利、腰膝酸软、眩晕眼花、盗汗遗精、五心烦热、舌质红绛等“肾阴亏损”或“下寒上燥”等症状,西医学中的甲状腺机能亢进及某些性激素疾病与其相类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