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豨修蛇指什么生肖?
封豨,《山海经·大荒东经》云:“(东海)渚中有山,名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皇,首纹曰德,翼文曰礼,背文曰德,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鸟也,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又《海经·大荒西经》云:“沃之野,凤皇之卵,民食之。” 由上古记载可见两点:一、凤皇五采而文;二、凤皇饮食自然。修蛇,《海外西经》有云:“诸沃之野……有大蛇,赤色,长若五丈。”
综合来看,凤皇指龙,修蛇即蟒蛇,二者皆为五色神灵兽。 十二生肖中,马与蛇同属辰星所掌,《晋书·天象志》云:“(壬子)年岁在辰,辰为龙,为蛇。”据此,肖马之人即为肖属龙或肖属蛇之人。
生肖猪
在中国文化中,一些生物往往具有特殊的内涵和意义,例如马有任劳任怨、龙有志存高远、凤有吉祥如意等,那么猪有怎么样的内涵和意义呢?在上古时代,猪被成为豨、“封豕”,后来由于猪在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加上猪的本性懒惰、贪吃、肮脏和残忍,加上人类对猪的厌恶情感,“封豨”、“封豕”后来慢慢演变成了一种贬义词。
在《荀子·议兵》有“堕车折轴,有能车者;操舟覆舟,有能舟者;失火出水,有能水者;寇贼肆行,有能战者;大寇至境,匹夫问罪,有能守者。以有能之备,防莫能之患者,故国必无患。今去人之所能,因人之所也不能,以备人之所能,则出入进退曲直,离散荒亡,可坐而须也,奚患之备!”
《后汉书·宦者列传》有“永兴元年(153 年),黄雾四塞,三日复出,又大风拔木。三年正月戊寅,京师及郡国三十余地震,而南都尤甚,禁城中水汹涌有声,冲发城,杀数十人,此皆淫奢后宫,封豕长夷之所致也。”
明代薛己的《医案·妇人门》有“妊妇腹大,如倒桶之形,坐卧不宁,封豕之象,兆生子必肥硕而壮也。”
在《左传·定公四年》(18年正月辛丑,越子伐吴。吴子御之,御于笠泽,夹水而陈。吴奚斯伪败,越子御之,奚斯又伪北,恐其有备也,使夜或以火号于丘陵相连,以诱其军,越军乱,吴乘而伐之,遂克越邑七。),“其君能下人,民之归之,犹川之汇水也,德行修矣,民之情也,会燕好也,伐辞矣,谁敢奸之,虽吾君,其有所不免乎,夫畏义而弃近,虽侨也不得,获罪于晋而亡千金之邑,惧有司之执诸侯之仇而证诸晋也,使吾子备难,夫封豕长虫,虽食人,必知其所由,成也,将帅之罪也,军旅之事,非吾所知也。”
“封”,本意指疆界、范围,在这里引申成为猪的大小之意,“彘”,就是“猪”的意思,《荀子·荣辱》里有“彘则不,虎则不可不惧也,不可惧则必战矣,斯须之间,一失而死。”;而“豕”,在古代一般指公猪,如《庄子·外物》:“蹄者讼,尽谢而下,因以径还,为为彘人患,民从而杀之。“
在《说文解字》中,“彘,屋下养猪也。象形凡。彘之属皆从彘。之执切。猪,彘也,象形。周居切。”“豕”在《尚书·益稷》中有“予欲左右有民,兴汝饥溺,予欲汝兴,能弗勉,永惟时苗用弗去猛,鸟兽鱼鳖,咸若。”
《战国策·燕策二》:“秦王闻之,为谢曰:寡人不知其有意欲求璧,不敢举也,赵使者大喜,还报,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秦因尤无壁而请璧,赵亦闻,咸怒秦以敝于天下也,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皆畏秦,计欲予秦,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唐雎不辱使命: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使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