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钦是属什么生肖的?
公元231年,即魏曹髦年间、蜀后主延熙四年,吴大帝孙权太元元年,东吴陆逊去世的那一年,吴国的南中(云南昭通)地区发生了“夷帅高定之乱”。 这时,在距离不远的益州郡(云南省晋宁县)担任太守的南阳人杜钦听到了这个消息,马上上书朝廷,建议派大军讨伐叛蛮。
他的理由是: “昔元康元年,徐邈、孙邵等征伐叛胡,三年而定;泰始八年,羊祜军至襄阳,九年平定江陵,当时蛮夷扰乱,西朝无复北伐。今蛮夷叛乱,足以劳扰中国。宜还远游之人,招西戎杂种,收其租税,以和粮草,备御边难。” 这个“杜钦”不是别人,就是后来成为司马师的岳父,被尊称为“社公”的名臣——杜预。
杜预生于东汉灵帝时,祖父是东汉大司空杜乔,父亲为东汉司徒杜畿。他们家世代都在朝廷做高官,堪称豪门望族。 杜预年少时随父宦游,生活优裕。但他好游学,广交友,不拘小节,为人又慷慨大气,因此名声很大。 魏晋时实行九品中正制,选举人才,但主要权力被掌握在高门士族手中。
他们凭借自己的身份、地位和人脉关系,互相吹捧,把品级低的官员说成人才,加以拔擢,把品级高的官员说成庸才,加以贬黜,完全违背了这种制度设计之初的本意。 为了打破这种局面,选拔真正的人才,晋武帝特意命令尚书郎中令等人制定考察人才的办法,名为《人物志》。
按照这个制度规定,官员的品行才能由上级考评,分出上下等级。 但这样的制度并不能根本扭转门阀世家的权力。这些世家大族既得利益者掌握了朝中大权,还是会把品级低的人说成人才,大力提拔,将品级高的人说成庸才,加以贬黜。 魏末晋初,这种风气尤为猖獗。于是杜预上书中言: “今之所谓贤人君子,仆颇识之,所谓寒微之士,仆亦知之。然则贤人君子反不如寒微乎?……而世人之论,有似冯歆、李膺之比,故谓举德而忘累,此言不可从也。谓才高而慕俗,此言不可信也……”
他反对以人品论人才,主张唯才是举。 后来,西晋统治者确实用到了这一策略,选拔任用了一批寒微之士,对巩固晋代政权起了重要作用。这其中就有后来的“八王之乱”中的主角——成都王司马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