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在哪弄堂?
“弄”,在方言里读nolng(四声),是上海人对“胡同”的称谓。老北京有句俗谚叫作“胡同里的弄堂多着呢!”上海人常说的“弄堂”与这“胡同里的弄堂”差不多,指的是里弄住宅区。 上海这座城镇的里弄可不少,光名字就五花八门、千奇百怪。有以数字为号的,如九间楼、十锦园;有以地名为号的,如文庙街、山阴路;也有以行业命名的,如大境路、凤阳路……这些里弄的名字大多刻在门牌上,然而随着时代的进程,许多老式里弄都改换了门庭,甚至拆除了房屋。现在要寻老上海的弄堂可就难了。
不过,只要你漫步在上海的大街小巷,总会遇上几座“弄堂”,其中有些还保存完好。它们或许没有旧时模样,却总能让人追忆起过去的时光。 静安寺街道上的静安别墅就是一座完整的弄堂,一幢幢英式花园洋房排列整齐,静谧而又优雅。这里的每栋住房都有前门和后门,形成一条完整的“弄”。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这里住的都是达官显贵。
还有黄浦区的福佑路,这里曾经是旧上海的“华界”与“租界”的分界线。如今,路的两旁依然耸立着高大结实的里弄房子,看上去雄浑厚重。虽然里面居住的已是寻常百姓,但这里的风貌依旧保持着旧时的韵味。 如果你来到普陀区,就会发现那里有许多以道路命名的弄堂——“武定西路”“万航渡路”……这些弄堂就像一条条长长的隧道,不仅连接着城市的过去和未来,更传递着这座城市的历史和文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