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生肖登高峰?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可以这样理解,在十二生肖中,哪些是子鼠、丑牛、寅虎、卯兔等十二种动物中的首领,或者说哪些是动物世界中的“领导”? 先给出答案,在十二生肖中,动物排位以“子(鼠)”为首;在十二地支中,“午”“未”也代表蛇和羊的首领。 “子(鼠)”为什么能当老大呢? 首先我们知道,在古代人们利用天干纪日,发现每年365天,最多的时候有366天,最少的时候有364天,一年之内会有“闰月”出现。这种“闰月”有规律可循,每隔几年或者十几年就会出现一次。而每过一次“闰月”的时候,农历日历就会多出来一天,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闰余”。 为了填补这个“闰余”,古人别出心裁地采用了“置闰月”的办法,即在某个农历年份中,增加一个月,将其作为“闰月”加到这一年的末尾,从而使这一年有了366天或者365天。
那么问题又来了,这多出的一天怎么安排呢? 有人想到了用29天的农历月来补充,这样就能保证每月的初一都是对应的“节气”,每个月的天数与二十四节气基本保持一致的“阴历”时间。 但是这样一来,就多了十天,这十天需要找回来。于是“置闰月”的做法应运而生,即每隔两年或者三年添加一个月,作为“闰月”放到一年的末尾,使年末的最后一个月共有三十天或三十一天,从而把多出的十天“挤”进来。
由于子鼠与丑牛依次排列,每隔四年,鼠牛之交就会有一次“闰月”,在这个“闰月”之中,子鼠自然是“老大”了。 除了子鼠外,在“午”“未”中也隐藏着“老大”。
我们先来看看“午”中的蛇。古人在“子午流注”中说:“午,马也。”在五行中,“午”的火属性很强,而火的特点就是向上、向外扩张。“午”中有一条阴阳鱼,阳极于左,阴极于右,阴阳平衡,仿佛一条盘着的蛇,因此古人认为“午”中有一条“伏羲”之蛇。
我们都知道古代将阴历月份分为“孟”“仲”“季”三部分,每部分包括三个节气。在“仲夏”五月,阳气达到极点,阴气开始滋生,“斗指东南,维为仲夏。孟夏之时,草木盛极。”五月的月亮就像被花草填满的池塘一样,因此月亮也称做“花池”。这时,蛇开始苏醒,准备觅食,自然成了“午”中的“老大”。
再来看看“未”中的羊。古人将“未”看成是“阴日阳月”的结合体——半月状的新月和一弯新月。在“未”的最底部,有一小段横线,象征初八、十九、二十八等阴日。每月十五,明月高照,“阴阳平等”,正是“未”最下方的一竖,它代表了农历月中十四、十六、二十等农历日子。每天日出日落,日月交替,月圆月缺。
到了每月月底,月亮慢慢变圆,“阴阳”又开始平衡,就像“未”中最下面的横线,它是十五、十七和大月最后的一天。这一天,太阳落下,月亮升起,羊开始吃草,自然在“未”中成为“老大”。 怎么样,是不是很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