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哪些?
1、乐不思蜀
乐不思蜀,汉语成语,拼音是lè bù sī shǔ,意思是蜀后主刘禅投降晋朝以后,乐于为晋朝人服务,三国时,三国之中魏、蜀、吴之间争战不断,吴蜀之间因为都与魏对立,所以在诸葛之死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它们还保持着同盟关系,孙权还把女儿嫁给了刘备的儿子刘禅为了表示吴蜀之间的深厚关系,但是后来吴国背弃盟约攻打蜀国国都被吴军攻破,蜀国皇帝刘禅投降,吴军将他送给了魏国的皇帝。魏国皇帝早听说刘禅是个很没有主见的人,就召见了他一问一答之间,魏帝感觉这刘禅很无能,于是就把他留在了魏国封了个他一个食俸禄而不论事的称号,刘禅安于现状,乐于享乐,乐于为魏国效力而忘了还存在蜀国。后来有一次司马昭设宴款待刘禅,席间要蜀伎表演节目,旁人见了,叹道:“陛下怎忘先帝呢?”刘禅却说:“此间乐,不思蜀矣。”
2、四面楚歌
四面楚歌,源自楚汉争霸时期的典故,意思就是比喻遭受各方面的攻击,处境困难,此典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羽带领部队一直作战到汉军的营垒,但是外面的敌人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多,最终全军覆没。
3、约法三章
约法三章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yuē fǎ sān zhāng,原指与百姓约好不杀戮、不掠夺和不骚扰房屋的三项约定,后用来指事先规定的共同遵守的三个条款,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公元前207年,刘邦趁机攻入关中。刘邦入秦后,丝毫不敢懈怠,迅速在咸阳站稳脚跟,同时以延揽秦人为己用的方法,获取秦中财富、粮草。然而刘邦对秦王朝的贪暴不满,秦中百姓担心复辟六国旧事,一时人心不稳,刘邦为赢得人心,便与秦人约法三章。
4、手不释卷
手不释卷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shǒu bù shì juàn,释义为书籍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比喻刻苦读书,出自《三国志·吴书·吕蒙传》裴松之注。说的是吴主孙权手下大将吕蒙骁勇善战,但因小时候辍学太早,文化知识严重匮乏。吴王孙权劝他读书学习,吕蒙欣然接受了孙权的提议,从此忙里忙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