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是佞臣结局?
因为这个故事是借吴国,来警醒大明的当朝大臣以及皇帝。所以必然要把伍子胥描写成赤胆忠心,而伯嚭就必然邪恶不堪。
这主要是因为作者罗贯中所处的年代是大明王朝。此时距离元朝灭亡已经几十年了。
大明王朝继承了元朝的疆域,幅员辽阔,人口非常之多,但是明朝开国以来,经历洪武、永乐、洪熙、宣德四朝,已经显露出衰败的迹象来。但是由于这四朝皇帝都是明太祖的子侄辈,所以还能勉强支撑。
到了明仁宗朱高炽的儿子英宗朱祁镇上台之后,明帝国的衰败的迹象,就越来越明显了。
明英宗不但不励精图治,革除弊政,整肃朝纲,反倒被大臣们忽悠去和北方的蒙古人作战(土木堡之变)结果自己被蒙古人抓了,还差点儿连大明江山都断送了。
后来靠于谦等忠臣的努力,才打退了蒙古人的进攻,然后放了明英宗,让他做太上皇幽禁起来。然后重新立了皇帝,这就是明代宗朱祁钰。
等到明英宗逃跑成功之后,又带兵杀回来,搞了一场“夺门之变”,重新上台做了大明天子。之后就对当初反对他的人进行了疯狂的报复。于谦被杀,就连当初忽悠英宗上战场的徐有贞和石亨都被他明升暗杀。
所以罗贯中的《东周列国志》以及《新列国志》都是在警醒皇帝要和大臣处好关系,不能因为争权夺利而互相倾轧,也不能对敌国实行不义的战争,不能听信小人的鼓噪。否则就会像周幽王和周平王一样最终国破家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