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间两区指哪去?
在讨论卫浴设计的时候,经常听到“干湿分区”“三分离”或者“四分离”等等说法,这里所说的分区指的是什么?有什么区别? 今天我们讨论的问题就是有关卫生间的区域划分问题——“三区”、“四区”到底指哪里? 首先需要明确的一点是在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所讨论的主体是“人”而不是“物”,因此无论是三区分区还是四区分区,讨论的主体都是人的使用习惯——由于人体工学因素,人们在使用马桶时,身体距离马桶坐圈最远点约40cm,而站立时,这个距离则可以达到80cm;蹲厕的高度通常为45cm左右,而站在旁边的话,则需要30-40cm的距离才能确保蹲厕使用时腿不会发麻。(数据来源百度百科) 因此根据上述数据我们可以得出,对于人体工程学而言,当我们在使用厕所时,身体与洗手池、马桶等卫生器具的最佳距离应该是: 据此我们便可总结出关于“三区分类法 ”的基本原则: 将卫生空间按使用功能分为三大区域,每一大区域内所布置的卫生设施应尽量减少交叉干扰,做到相对独立。
1. 湿区(洗浴):可布置浴缸/淋浴间、洗漱台等;
2. 干区(如厕):可布置座便器、马桶、洗手盆等其他洁具。
3. 中区(洗衣、储物) 可布置洗衣机、储物柜等。 “三区分类法”适用于所有建筑形态和风格,是目前应用最广、最为普遍的卫浴设计方式之一。 但这种方式也存在着一些缺陷,比如对于面积小的洗手间,采用这种方式会使得原本就有限的面积更加局促,造成空间的浪费。 那有没有一种方法能够解决这种问题呢?当然有!
接下来为大家介绍第二种分区方式——干湿分区法。 与前一种方式相比,干湿分区的方式更进了一步,它除了考虑人体的工效学因素外,还兼顾了环境的环保与安全。 在进行干湿分区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1. 淋浴区与其他区域的分隔要做到合理、严密,防止浴室内水蒸气向外扩散遇冷凝结成水落至干区,形成霉菌污染。
2. 当淋浴区或浴缸处于同一空间内时,须设置挡水条,并适当抬高浴室地面,以防止浴室积水渗漏。
3. 洗脸盆、马桶等部位必须做好充分防水处理,以免出现渗漏水情况。 对于小面积的洗手间,干湿分区的处理方式比之“三区”做法更胜一筹。它不仅解决了卫浴间潮湿的问题,而且也不会对日常生活造成过多的影响。 但是要注意如果采用干湿分区的方法,就需要做好排水系统的优化设计工作,确保水能及时排出去,避免出现积水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