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外贸行业怎么样?
从整个宏观经济环境来看,我国对外贸易依然处于“外需驱动型”的发展阶段。受金融危机影响,欧美国家的消费和资本开支明显下滑,对出口的拉动作用疲软无力;而新兴市场国家在经济发展和技术升级的推动下,进口需求和资本支出强度有所增强,但对出口的带动作用十分有限(见图1)。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稳定经济增长,我国政府采取扩大内需的战略,通过基建投资、减税降费等方式刺激国内消费和经济增长。但是,消费需求是建立在居民储蓄基础上的,只有当居民认为未来收入预期稳定且消费支出比目前储蓄能得到的利息高的时候才会增加消费。目前,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低于GDP增速,而CPI居高不下,人们对于未来收入的担忧不断加剧,因此扩大消费并非轻而易举。
另外,我国的出口优势主要来自于廉价劳动力和土地等要素成本,但近年来这一竞争优势正在逐渐消失。为了保持贸易顺差,我国被迫采取降低出口退税和加大海关监管力度等措施,抑制出口。 从进出口数据来看,今年前两个月进口总值8343.6亿元,同比仅增长1%,增幅较去年全年回落5.6个百分点。其中,自美国进口值同比下降9.7%,自日本进口值下降0.2%,自欧盟进口值下降2.2%。出口总值8932.8亿元,同比增长5%,增幅较去年全年下降4.8 %。其中对美出口值同比下降14.5%,对日本出口值下降7%,对欧盟出口值下降2.5%。总体来看,今年前两月进出口表现与2016年全年的差距已经开始拉大。
除了外部需求不足和竞争对手成本上升导致出口乏力之外,进口价值也受到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的影响持续走低。今年一季度,我国PPI累计跌幅达到1.6%,预计下半年工业品通缩压力依然较大,这将进一步挤占企业利润空间。在外需不振和内需疲弱的情况下,外贸行业的盈利前景并不乐观。 其次,从国际贸易战的角度来看,由于出口在GDP中所占比重较高,并且外汇储备中美元资产比例较大,因此人民币贬值空间有限。随着央行降准降息和财政政策托底,国内利率还可能有进一步下调的空间,人民币汇率仍有继续下跌的压力。
当然,外贸行业也不是全无机会。当前我国的出口产品结构正逐步升级,部分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比重正在提升。以计算机及零部件为例,据商务部统计,该类产品出口金额1月份同比下降了5.2%,然而,其出口数量却增长了47.5%。这说明尽管出口总额下降,但是由于产品附加值提高,单位出口额却是增长的。类似的产品还有电子产品、机电产品等,这些产品的出口额虽然在下降,然而单位出口额却有所提升,表明我国出口产品的质量正在不断提高。
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推进,高技术产品和服务的出口将是未来增长点,相应的外贸行业也有望获得一定的收益。 最后,从融资成本的角度来看,最近一段时间银行贷款利率持续下行,已经触及商业银行的贷款定价底线,企业的融资成本很难再降。与此同时,人民币汇率下跌带来的汇兑损失也会增加企业负担。在此情况下,如果出口订单仍然不足,企业可能会选择裁员或降薪以节约生产成本,这对于外贸行业就业市场的冲击也是不可估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