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7年属什么生肖?

暨钰阳暨钰阳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公元1347年,乙卯年(兔年) 农历为闰二月丁丑日,是月无庚日、辛日; 甲寅月,无丙日、丁日; 戊辰日,无丙日、丁日; 庚子月,无丙日、丁日; 这意味着四月十八之前无立春,公历2月10日前后两个时间点上不存在“两立春节气重叠”的现象。

农历12月初八己亥日,十二月建子,节气小寒,农历十二月有三十天,所以1348年正月二十以前无立春。 公历2月6日凌晨5点11分开始进入“惊蛰”节气——这时太阳到达了黄道位置23°49',晨昏蒙影的时间约为1小时18分钟,而太阳运行至春分的时间是2月19日。在2月6日至2月19日之间,公历2月7日或2月8日的凌晨1时至5时,将先后出现一次“日出在前,日落在后”和一次“日出落后,日落在前”的罕见天文现象——“晨影”和“暮光”。

从冬至开始推算,农历12月末大寒到立春中间间隔23天,1348年正月初七立春,因此2月7日是“正日子”——这一天全球昼夜等长。而在2月7日之前后的十几个小时里,中国内地的部分地区可能观察到“暮光”、“晨影”现象。 有学者认为,在中国古代,人们是以“寅月”“卯月”代替“正月”“二月”的,也就是说在古代“正月”与“二月”是没有明显区分的。这种观点是正确的吗? 严格来说,古代的“寅月”和“卯月”并不是我们现在所理解的农历1月和2月,而是特指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和“雨水”两个节气。《礼记·月令》中就有关于“孟春之月,立春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春于东郊。”的记载,也就是先秦时期“寅月”是1个月的时间跨度而非现在的1个节气。同时,由于秦代采用颛顼历,该历法置闰方法较为复杂,有时一年有两个立春,有时一年有一个立春,这给“寅月”“卯月”带来了一定的随意性。汉代沿袭秦代做法,也是以寅月、卯月的次序来代替“正月、二月”的。汉以后各朝代基本上都沿用此制。说古人是以“寅月”“卯月”代替现代意义上的“正月”“二月”是不正确的.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