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在五行之中属什么?
月属阳,五行属土。因为月亮在阴阳属性上属于阳,而地球上所见的日、月升沉现象实则来源于地球自转轴的倾斜;同时月球本身并不发光,而是反射太阳光从而给我们带来了永恒的月光。所以从阴阳五行的角度上看,月为阳,应为土。 《黄帝内经》云“脾主运化,主升清”,即是指中焦脾胃将水谷精微上输于心肺,再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气血,然后通过经络输送至全身脏腑组织器官,供给其正常运转。其中脾虚运化失常,那么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会大打折扣,机体抵抗力也会逐渐下降;
同样,月盈则亏,月高则暗,月满则蚀。就像是我们平时说的“月缺伤脑筋(阴),月圆人团圆(阳)”的意思一样,月亮圆了,阴盛阳虚,身体就容易出现毛病。其实这就是提示我们要注意阴阳平衡的重要性。 所以,古人在建立农历时,便以月缺、月圆、月半作为区分,每月三十天,每天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分别对应五行当中的一个元素。月缺之时,阳气渐长,阴极而阳微,故而属金;月满月圆,阴阳各半,属水;月到十六前后,阴盛阳虚,属木;月底月半,阳极阴微,属火;月空之时,阴阳俱无,属土。
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的秩序自古以来便存在争议,不过可以确定的是无论怎样排序“金生水”这个推论几乎没有出入,在诸多典籍之中都可以找到相应的注解,其中较为著名的是《西游记》中的“金公能赶木母,水火相搀”(五行歌)。
由此可以知道金生水的说法已经得到世人的公认了,那么对应自然界的水又从何而来呢?我国处于北半球之上,因而自然界的水有降水和地表径流两种来源,降水又分为降雨和降雪,而水与雪皆为水的液态或固态的物质,从来源上讲又都归于“水自雨降”,所以我们应该在天气现象中去探寻金生水的渊源,那么金属之物生于何处呢?”(此疑问源自《五常论》)
其实答案并不难寻,在五行当中“月”在天干地支中属于“癸”字,而“癸”又属于五行中最纯正的水,则生水之“金”必然在与月的光芒和作用有关;从月与地球的距离可知所谓月光全是反射了太阳光之后的结果,那么反射的物质自然就是我们常称的月球表面,于是乎“月光生于月球表层”这句话便可等同于“月光从月球表面生长出来”。至此,关于金生水的注解就很明显,既然月光是水,那么月球表面就应该是金,这就是月在五行中是癸水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