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明哪里?

庾哲鑫庾哲鑫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首先,很遗憾,目前气象科学还不能实现对未来天气的准确预报。 人类发布的第一张天气预报图是在1920年,美国发布的海军远洋航行预测,用当时最大的观察船“贝德洛”号(USS Beadle)作为中心,以海上浮标为边缘,预测未来5天的海洋气象状况,准确度达到68%;1940年的英国气象局发布的《每日气象报告》,是现代意义上全球范围内最准确的气象预报产品之一。

到了现在,大气科学已经发展出了非常完善的理论体系和观测系统,能够对自然灾害、气候变化等带来重大损失的问题做出解答。但未来的气象预告仍然是有极限的,像刚刚发生的台风“利奇马”,给浙江带来了严重的洪涝灾害,即便通过卫星云图和计算机模型,科学家依然无法提前得知它如此强劲。

在同样无法预测的天气风险下,如何降低由天气变化带来的经济损失是我们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当前,气象工作者们正在努力建立更精准的数字模型,收集更多关于极端气候的案例信息并加以分析,希望在未来能提前数天甚至几天发布更加精准的预告。

康俊舫康俊舫优质答主

目前,天气预报可以预报全国各地的天气情况,如北京等,但是还没有细化到街道。而国外的首都圈已经做到了精细化预报,像东京主要城区和重要街道的天气都可报。气象部门正在研制将预报空间缩小到5公里区域内。

天气预报包括三部分:分析当前的天气状况,预报未来几天的天气趋势和气象信息。公众最关心的是天气预报的准不准,“准不准”指的是天气预报的准确率。气象上,常用预报的正确次数占总预报次数的百分比来衡量预报的准确率。“明天下雨”、“明天不下雨”这两种说法,准确率看起来都可100%,这种说法有什么区别呢?如果用“明天不下雨”的说法说错了,那下雨了,大家都会认为很不准。但用“明天下雨”说法说错了,大家普遍认为明天本来也不一定下雨,还能接受。这是气象上说的预报的可靠性,即对同一种天气说“有”比说“无”更可靠。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