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企业如何控制短数?
1、加强流程控制 通过增加自检环节,在流程中设置质量审核员,对每道工序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建立工序质量记录本,记录工序质量情况,特别是要记录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如网点扩大,墨色不匀等质量问题;建立质量事故报告单,发生质量问题及时登记,查明原因,制定措施加以解决并加以预防。
2、做好生产前准备 做好准备工作是保证顺利生产、提高效率和质量的基础。在生产前应对设备进行调试和保养,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技术人员应仔细核对原纸张、油墨等原辅材料是否合适;生产操作人员应明确生产工艺要求,做到有备无患。
3、增强员工质量意识 企业的产品质量的好坏取决于每个岗位工人的作业方法和水平,因此必须加强工人质量意识教育,使其充分认识到“质量第一”的重要性,从而主动积极地认真执行各项质量政策与制度。
4、开展质量培训 质量意识的树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日积月累。因此应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学习,并通过考试来检查学习效果,促使员工掌握应有的质量知识。同时还应加强新入职员工的培训工作,让他们了解公司质量体系运作方式,掌握质量管理方法,为企业提供高质量的产品打下良好的基础。
5、推行7S管理 7S管理是对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安全(Safety)、节约(Save)这七项工作的总称,它是现场管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关系到能否实现优质、高效、低耗的生产。实施7S管理可以显著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废品率,减少成本支出,进而获得良好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
印刷行业是一个计件计酬的行业,活件做的越多得到的报酬就越多,因此印刷企业都希望接到的每一个印刷活件都能按印刷订单进行足数印刷,这样就能得到预计的报酬,然而实际生产中出现短数现象的可能性很大。为了在出现短数情况时仍能得到足数的报酬,就需要印刷企业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首先要对短数进行分析,搞清楚是哪些因素导致了短数,然后再从可能的短数来源之处着手制定对策。
在实际生产中,纸张的规格、印刷产品质量要求、印刷机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等均有可能影响短数产生。例如,纸张过小、过薄或纸张质量和印刷适性太差时,所允许的浪费纸张就越多;如果客户对产品质量要求太严,有时一件有微小缺陷的产品为满足客户的过高要求也必须浪费掉,造成了短数;如果印刷机操作人员的操作水平不高,该保留的没保留,不该浪费的却浪费了,同样导致了短数。
另外,有的客户在最初送的样张基础上修改图文,增加了套印面积,这样在生产中正常损耗就相应增加,也会造成短数。
因此要控制短数,首先应该在接订单和送交样张的初期进行严格控制,要选择符合印刷要求质量、有一定厚度的纸张;对客户要求太高的产品要说明情况,不能一味屈从;对于要求高的优质客户,最好由有丰富套印经验的机台进行印刷生产,避免造成短数。
在印刷中,也要尽量保证印品的质量,尽量使印刷的每件产品都能符合客户的质量要求。如果出现了不符合要求的产品,要分清责任。如果是操作人员的责任,要严格区分是属于正常损耗还是操作人员的责任范围,对于后者要给予一定的经济处罚。
在制定印刷工价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并考虑出现短数的可能性,适当给予一定的优惠幅度,这样既可以防止出现客户和印刷企业因为短数问题导致的纠纷,又可以使印刷企业避免因为短数造成的损失,确保印刷企业的利益。
由于印刷客户的不同,有的是老客户,订单多,利润空间大,对于这样的客户,印刷企业可以按正常工价进行印刷,适当承担短数造成的损失,与客户搞好关系;而有些产品印刷工艺简单,利润空间本来就不大,对于这样的印刷活件,就要考虑短数的可能性和责任,在工价中适当加入短数的考虑,避免出现短数造成印刷企业利益的损失。
控制短数需要印刷企业各部门和从业人员的共同努力和配合。只有各部门紧密配合,使每个可能出现短数的因素都处在受控状态,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避免短数的产生,才能从最大程度上保证印刷企业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