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葬企业的未来是什么?

祁雅勤祁雅勤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埋葬”一词有点严重了,其实现在企业间的大规模兼并重组是常态。就像人类社会一样,有新陈代谢,才会保持活力,企业同样如此,只有不断淘汰落后产能,才能提升整体效益。 这次阿里巴巴投入巨资建立盒马鲜生,自己投资运营物流系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阿里看到了本地生活电商的潜力,为了打造自己的“生态闭环”而做出的努力。虽然一开始受到各方质疑,认为阿里的投入会打水漂,但事实恰恰相反,阿里此举正是消灭了“杂音”,统一了资源,加大力度,迅速占据了市场。试想一下,如果阿里当初投资1亿元设立天猫超市或者聚划算,然后交给三通一达来发货;又或者投资设立饿了么,让它们来争夺外卖订单,会有这么好的效果吗?恐怕未必!因为这种模式就相当于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看似稳妥,但实际上失去了集中优势力量办大事的机会。

当然有人会问,难道阿里巴巴不知道自建物流系统是个巨无霸项目,很难在短期内见到效益吗?其实阿里的决策层很清楚,短期效益肯定是没有的,甚至是亏本的,但是,阿里做这一切是为了未来的增长!现在投入大量资金修建仓库、招募员工、发展运输车队,就是为了让未来的业务能够增长。当物流体系建成之日,也就是业务开始腾飞之时(预计3-5年后),届时阿里将依靠庞大的用户数量和中转站优势,迅速占领市场。

通过并购重建也是实现未来目标的一个手段。比如说阿里收购银泰、同程网、淘江湖等公司部分股权或全部股权,就是为了更好地完善线上线下协同发展的战略,为未来奠定更好的基础。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阿里巴巴正在用今天的损失换取明天的收益。这就是一种具有前瞻性眼光的战略,正如乔布斯在发布iPhone时说,我们(苹果)要建造一座桥,而不是修一个堤坝。

全发全发优质答主

从过去10年的发展来看,互联网公司一直充当破坏者和创新者的双重角色。虽然我们还不能确定未来5年到10年的情形将会如何,但我们已经观察到一种反趋势在萌发,即一些科技巨头开始像老牌公司一样行事,即以破坏者的身份从事当前业务,以老牌企业的思维研发未来业务。这种“双速”战略使我们不禁想到英国作家伊恩·福莱特(Ken Follet)笔下那艘著名的双头巨舰“瓦尔基里号”,它在航行过程中一头向前行进,另一头则向后疾驶,最终葬送了船只和乘客的未来。

如今,在硅谷的互联网公司中,有几家公司在收入中占有相当大比例的未来项目上花费了大量的资金。例如,尽管谷歌(Google)母公司Alphabet的主营业务表现良好,但受未来项目拖累,其净利润一直低于分析师的预期。其他科技巨头也存在同样的趋势。微软(Microsoft)和亚马逊(Amazon)最近的收益报告显示,两家公司的新项目拖累了收益。苹果(Apple)首席财务官卢卡·梅斯特里(Luca Maestri)指出,苹果的新业务(包括增强现实和新闻订阅)可能会至少侵蚀两年的利润。

随着科技巨头为未来的赌注投入更多资金,投资者会逐渐不安,高管团队会开始出现分裂,员工会质疑这些巨额开支是否值得,他们还会越来越不满,因为这些开支转移了对当前业务发展机会的关注。在这样的趋势下,大企业未来的收入越来越难以预测和衡量。而另一方面,风险投资家和创始人们正在寻求更便宜、更快的发展方式,其背后是开源软件和云计算等平台使得创业的成本大幅降低。这些条件将导致那些双头企业的未来被那些轻装上阵的后起之秀们所主导。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