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如何顺应国家政策?
先引用一段历史上的名言,作为开始。 1971年8月4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在访华前夕对记者发表谈话说:“我们知道,中国人是注重实际的民族……我们同样知道,要使中国同我们一道参与处理世界事务,我们就必须尊重和照顾中国的利益。” 引用的目的不是为了赞美总统的说辞多么高深,而是想说:尊重和支持是一个国家走向强大的基础。 纵观历史,大国崛起的过程中,无一不是尊重和支持本国的文化传统和发展的。 曾经称霸一方的西班牙为什么没落? 其原因就是西班牙在西属殖民地的奴隶贸易中,掠夺了太多的贵金属,导致国内经济失衡,失去了发展海外殖民地的能力,只能依靠征税和借款过日子,而征税又导致了国内民众的不满,最终失去民心,政权被推翻。 而同样西属殖民地出身的葡萄牙为何能崛起?
虽然靠向美洲移民和贩卖奴隶发了横财,但主要的钱财都用了扩张军备上,再加上欧洲那时正流行“重商主义”,鼓励本国国民在海外殖民,因此政府大肆拨款支持殖民地开发,促进了本国工业的发展,经济飞速增长。 从那时起,葡萄牙就展现了后来的“暴发户”气质——有钱(资源)就是爷! 在全球到处插一脚,建立军事基地,维护本国在非洲、亚洲的利益。
如果企业想获得国家层面的支持,就要先问问自己的钱包是否丰满,能不能像葡萄牙一样舍得花钱;如果钱包不够鼓,那就得想想怎么赚钱了。
互联网技术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互联网思维的兴起给传统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思维和模式,也为企业内部管理带来了新思路和新方法,而企业要顺应国家政策,就要从加强内部管理入手。
一、强化战略管理。
企业要建立以战略管理为核心的管理体制,设立战略管理机构,制定发展规划,确保战略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要建立完善战略管理流程,明确战略管理组织和职能部门权限及职责边界,形成战略分析、战略制定、战略实施、战略评估和战略修订等各环节的有效闭环。
二、加强风险管理。
要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中央有关决策精神,结合企业实际,建立完善风险管理体系、风险评估体系和风险管理工作机制,明确各层级风险管理的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要针对战略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运营风险、法律风险、安全环保风险以及国际化经营中面临的国别、政治、经济风险等,强化风险预警和监控,做好企业之间,总部与下属产业板块和境外机构之间的风险隔离,制定风险应对预案,防范经营风险,化解债务风险。
三、完善预算管理。
要将预算管理作为规划企业经营目标、控制企业经营过程和评价企业经营成果的基本管理手段,强化预算目标刚性约束,加强全面预算管控。要建立预算执行全过程的监督和纠正制度,加强企业资金活动的集中管控,规范企业担保、捐赠、重组等重大资金支出,加强资金管控,优化资金配置。
四、优化考核评价。
要建立以战略目标和经营预算为基础、以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为目标、以关键绩效指标为核心的科学合理、重点突出、兼顾区域间和企业间的效益指标考核评价体系。要加强对考核指标数据来源的检验,提高考核评估信息的可靠性,强化过程管控和动态监控,增强事中事后考核的针对性和时效性。考核结果应当与企业领导人员的奖惩相挂钩,实行组织处理和经济处罚并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