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属于五行中的什么?

雍梓嘉雍梓嘉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五方”的概念,来自《淮南子》: “东南者,万物之所生也;东北者,万物之所成也;西北者,万物之所灭也;正北者,万物之所伏也;西南者,万物之墟也……” 《淮南子》认为,宇宙的中央是帝王之都,四面分别对应着五行——土居中央而生金木水火,而每个方位又各有盛衰,形成了自然界的春夏秋冬。这跟中国传统的地理观念是一致的——“地居中央,而上下四方之气候物产各有所宜”(《管子·地数篇》)。 不过,这种观点并没有得到历代学者的推崇。东汉的经学家王充就认为,天地中央并非惟一的中心,而是东、西、南、北共五个中心。他在《论衡•谈天篇》中说:“天地之赤极,日月之行处……是为五中,非一也。”宋儒张载在《正蒙•太和篇》中也说:“五行之气,流行不息,生天生地。”可见,古人虽然相信“天圆地方”,但并不完全认同“天人感应”“阴阳五行”等说法。

至于“南方属火,北方属水”一说,最早见于班固的《汉书•地理志》,他说: “楚地,南夷也,其君有圣哲之德,昭明日月,布德施仁,朝晖晖,夜灿灿,曜灵昭著,星辰鲜明,故名曰‘楚’。大抵地气常热,而水少。” 汉代以后,人们用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来解释南方属火的原因,说南方为阳,阳极生热,又是日月所行之处,所以属火。北方属水的道理就更简单了,水属性寒,而北方气温最低,又有大海湖泊,所以属水。 这些说法都源于汉代的地理书,如《淮南子》和班固的《汉书·地理志》。这些书籍将中原地区视为天下的中心,东西南北中五方的划分,也是以中原为中心展开的。

从现代科学的眼光来看,这种古代地理观存在着很大的缺陷:一是它忽视了高原、山地对气候的影响;二是它的水文知识也非常落后。其实,中国的降水分布绝非像书中所说那样,只集中在东部地区。青藏高原的海拔那么高,却也有丰富的水资源,而盆地与高原之间的山脉,如秦岭、大巴山,也同样蕴含着丰富的水源。

谌琬优谌琬优优质答主

五行,我国古代哲学家们把宇宙万物的物质划分为五类,即五材,并认为这五类物质是构成世界万物不可缺少的基本元素,故称“五行”。《尚书·洪范》中把“水、火、木、金、土”称为五行。古人讲的五行是指用五材或五种物质元素的名称,表示宇宙中各种事物的五行属性,将各种事物在五行的范围内进行分类和归类,即划分为五类,以进行分析归纳。

历代医家根据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功能特点,将人体的脏腑分为五脏,并分别归属于五行,这仅仅是为了便于运用五行思想来解释人体内部五脏之间、五脏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并不是说五脏就由“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构成的,例如,肾的生理功能及生理特性与“水”的特点相似,将“水”的特性即赋予给“肾”,所以称肾为“水”脏,“主水”、“藏精”之能,而不是说“肾”是由“水”组成。

五行学说以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特性及相生相克规律来阐释人体五脏的生理和病理现象及其相互关系;解释人体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这种思维方法,贯穿于中医学的生理、病理、诊法、治疗及养生等各个方面。成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构架方法和思维方法之一。

五行学说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关联着的,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或五种物质元素)构成的,五者相生相克而形成一个富有规律性的整体。这种既相互滋生、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又相互制约、相互消耗,“此消彼长,消长有度”的规律性联系,周而复始、无穷无尽,推动着事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这即是五行运行的基本态势。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