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东西五行主土?
五行相生相克,是我们中国几千年来流传下来的理论,它指导着很多方面的运作和发展规律;比如我们中医方面讲“肾主水,肝主木,心主火,脾主土”,又比如说我们的建筑方面讲究的“阴阳平衡”“五行相济”等等。那什么是五行呢?五行其实就是五种元素,金、木、水、火、土。 那么这五种元素是如何产生的呢?据说在盘古开天辟地的时候,天地之间只有水和空气,后来盘古临死前口吐三气,一为清气上升为天,一为浊气下降为地,还有一为和气的就是现在我们的地球(这个解释是不是很美)。
所以五行的土其实是来源于我们大地之上的泥土,它们都具有“土”的特性—受纳运化。 五行学说的应用非常广泛,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都有体现出来。比如古代造房子要选择吉地良辰,其实就蕴含着“阴阳平衡”“五行相济”的道理。现代选择住房也是一样,既要考虑采光问题,又要考虑周围环境等等。而身体方面同样如此,我们平时所说的“上火”“湿气”其实都是古人根据五行学说总结出来的。
如果按中医五行理论,有三类东西属性是土:一是大肠,二是脾,三是小肠。
因为中医五行理论,五脏六腑十二经中有六条跟脾有关,脾在五行中归于太阴,太阴属土,它统领和吸收水谷精微,即人们在一日三餐中所摄入的所有营养成分,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它的功能,就是:营养机体、生化气血、运输营养、化生成,所以说脾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但是,中医五脏还有一种提法,那就是五脏各有左右之分和表里之别,左为阴而右为阳,表为腑里为脏(中医的脏对应于西医的器官,而腑则为由器官所司的生理功能,是中医特有的一种提法)。这样就与五行所对应的五脏,即木肝火心土脾(这里所指的脾还包括大肠、小肠)金肺水肾有了出入,但不管怎么说,中医五行理论认为五行里主土的,首推脾。
所以,中医五行理论所指的五行主土,应当是人体中的“脾”,“脾”并不是指一个具体的器官,如果非要用西医理论来衡量和解释的话,那么,应当这样去理解:五脏五行中主土的脾,是人体五脏之一,脾在中医理论中是木、火、土、金、水五行中属土,其开窍于唇,其华在唇,其在腔脏腑组织对应脾和口,其在五谷指稷,其在变化对应为为湿,其在五色为黄,其在五音为宫音,其在五季为长夏,其在五气为湿,其在五化反应为化,其在五体对应肌肉,其在五臭反应为腐味,其在四时对应于季夏,其在五味对应甘味,其在五志为思虑,其在五体合肌肉,其在液为涎,其在五声为歌,其在五病反应为困惫,其在五脏对应是脾。
在五种气性指平和之气,五方对应中央,在五脏对应为脾,在五种情志对应为思虑心结,在五种形体对应为肌肉,在五种官窍对应是口唇,在五时对应是长夏季节,五嗅对应是腐败之气,在五种声音中对应是呻吟,在五种变化中对应是生化,在五音中对应是宫音,在五种病机反应中对应是倦懒困惫疲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