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宁五行属什么?
“良宁”的“良”字,在五行里属“木”;“良”字的繁体写作“俍”。 《说文解字》给出的解释是:“俍,好也。从人,良声”。 段玉裁注云:“今人谓良善、良好者,借 lith,非是。”也就是说,段先生认为古代的“良”与现在意义好的“良”没有直接关系。 那么,古人所说的“良”是什么意思呢?
一、指善良、品质好。如《论语•公冶长》:“子使阳货聘于孔子,孔子不去。曰:’谁谓夫子知礼乎?’曰:’丘,小子,何莫师道之?’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朱熹注解说:“孔子当时不欲遽去,以明其为礼乃出。”这就是说孔子因为阳货要聘他去做官,觉得这是对他的肯定和信任,所以想去又不太想直接去(因为那样显得太主动,不好意思),于是故意摆出一副不屑的样子反问道:‘谁说大夫懂礼仪啊?’其实是在炫耀自己确实德行高尚。” 又如《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记秦穆公之夫人说晋公子重耳:“晋公子有礼。”
二、指良田、肥沃的土地。《周礼•大司徒》有“五封三径”的说法,贾公彦疏引李巡曰:“封,犹疆也。五封,五疆界也。”“径”就是田埂。“三径”就是说每井四田,中间两田归君主所有,这就是所谓“涂田”或“公田”,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国营农场。其他四周的田地就属于私有了。这种土地制度,实际上相当于我们今天划分的“基本农田”。《孟子•滕文公上》也说:“方六七十里的叫‘甸’,八百九十里的叫‘县’,方圆百里叫做‘都’。”
三、指良好、优良。如《论语•卫灵公》:“夫君子之行,慎独自重,威仪抑扬,德明礼备,谓之‘良’。”这里把“良”与道德品性联系起来。 又如《墨子•公孟》:“子曰:’小儒,耳不听五声,目不别五色,而欲治国致治,此愚人之谈而已矣……’”这里把“良”与知识联系了起来。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里的“良”与古文字中的“良”是不一样的,古文字的“良”字写作“ ”,它的本义是指“好麦”,也就是优质的大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