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多少人在投资?
从全球范围来看,中国人的理财意识一直处在起步阶段;而中国家庭的平均财富水平,也只相当于美国的1/7、日本的一半左右。虽然国内理财产品遍地开花,但真正愿意投入资金进行合理配置的投资者其实少得可怜——据央行公布的《2016年中国城镇居民家庭资产负债情况调查》显示,只有25%的中国家庭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购买理财产品;而在西方发达国家,这一比例一般在60%~80%之间。
目前,我国正规金融机构发行的理财产品余额已达到14.8万亿元。按照13亿人口计算,人均持有规模为11万元。但是,我们还是要看到,在可投资资产规模方面,中国人均仅相当于日本的七分之一、韩国的二分之一,甚至低于东南亚新兴国家。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中国居民收入较低,不具备太多金融资产;另一方面则是金融资产配置不够理性。
首先看第一点,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中国人均GDP已经超过9000美元,达到中等偏上收入水平。但这一收入水平的国家,其民众的平均储蓄率仍然很高,达到35%以上。而高储蓄率往往是与低支出率(即居民消费率低)并存的。
以美国为例,国民的消费率已经达到70%以上,而我国的消费率还不到40%,远低于联合国设定的适度水平。这说明,中国人手里确实是有钱的,只是大部分人都将钱存在银行里,或者用来买车买房了,并没有进行合理的投资理财。如果这些被“囤”起来的钱能够进行合理配置的话,对于我国经济的增长和金融市场的繁荣会有不小的促进作用。
其次看第二点,在我国目前的家庭资产配置中,房产所占的比例高达77%,远高于美国的38%,甚至高于日本的50%。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居民购房的主要渠道是按揭贷款,也就是说绝大多数家庭是将未来的收入都用于当前购房了。而根据国际经验,一个家庭负债的比重应该保持在一个合适的水平,否则很容易出现财务杠杆过度的问题。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国内理财市场蓬勃发展,产品种类也越来越多,但多数还是以固定收益类产品为主,适合风险偏好较低的投资者。事实上,不同人群的风险承受能力是不同的,只有进行差异化的资产配置,才能实现财富的稳健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