籴在五行属于什么?

国瑛砧国瑛砧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说文解字》曰 :“籴,买入粟也。从入,从米。”段玉裁注曰 “古者物货皆用斛斗计量。唐制,粟每斗十斤。宋因之。今俗谓之升,其形有如斗者。以斗量物曰斛。以斛量物曰筲。此字当作如是解。”又曰“凡言粜、籴者,谓米出山泽而入市也。然则粜者,出之乎粟;籴者,入之乎粟。” 从文句中可见,“籴”是买进的意思,它是将粮食从民间收购上来,所以它的字形由“入”和“米”组成。因为古代以斛(音同“户”)斗作为计量单位,一斛等于五斗,那么二斛就等于十斗,也就是说,一斛相当于现在的一吨。这样,五十公斤等于一斛,也就是一斛等于一千市斤,那么二百斛就相当于现在的两吨。因此段玉载所说的“古者物货皆用斛斗计量”是有根据的。

由于古代的计量单位和现在的计量单位差异极大,而且不同时代也有不同的计量标准,因此我们很难获得一个确切的数值来表示“籴”所代表的数量。不过我们可以参考近代的例子。 1935年,国民政府明令废两改元,统一了货币单位,同时规定每元合白银0.75克。到了1936年,中央银行的储备白银达到了28亿元之多。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将主要粮产区全部收回,实行统购统销政策,以控制粮食价格。当时发行了粮券作为兑换凭证,民众手中的粮食按官方价格出售给政府后,可得粮券并持粮券到指定地点兑换成现金。据民国时期的统计资料,1941年和1942年的两年里,共征购了4亿多磅的粮食,合10万吨,约折合当时美元1亿美元。 新中国成立初期,采取过统购统销的政策,但后来取消了这种办法,改为定购定销。就是由国家确定收购和销售的数量,具体的价格由市场来决定。这个时期国家并没有大量囤积粮食,因此不会增加社会的库存量。但到了1975年后,国家又开始大量收购粮食,并且将收购来的粮食储存在仓库里。这时社会上的粮食供应减少了,价格开始上升。为了平抑物价,政府一方面增发货币,另外还允许商业部门从海外进口粮食,以补充库存。

改革开放以后,国家不再直接掌握市场上所有的粮食,而是采用市场干预的手段,通过降低出口税率和发放补贴的方式鼓励农民增产,以此来保证粮食市场的平稳。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