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太保为什么跌?
2016年上市,发行价28元,2017年股价最高49.9元(前复权),2018年至今累计跌幅30%左右,同期沪深300指数上涨57%…… 中国太保的走势不仅弱于沪深300指数,还跑输主要同业(中国人寿、中国人保)和同行(新华保险),表现相当疲弱。 作为四大上市险企之一,中国太保的表现为何如此低迷?
一是一季度业绩暴雷,净利润同比下降14%,降幅高于行业水平;
二是前董事长谢铭中“受贿门”持续发酵,被监管机构约谈并立案调查后,于近日被刑事拘留;
三是今年来连续推出的利空消息不断,如终止优先股发行、下调资本金利率等;
四是受新会计准则影响,去年以来的投资收益大幅下降,对业绩贡献呈负值。
五是经纪业务处于持续亏损状态。
当然,除了上述因素外,中国太保的低迷表现或许还与市场风格切换有关。近年来,大盘蓝筹股持续萎靡,而中小盘个股则风光无限。在A股呈现明显结构化特征的背景下,中国太保这类大而全的综合性寿险公司自然受到冷落。
事实上,在上市之初,中国太保就被定位为一家“卓越”的保险公司。然而,几年过去了,公司经营未出现令人惊艳的变化,反而频爆负面,被市场抛弃也是在所难免。 在笔者看来,中国太保表现疲弱的核心原因在于缺乏聚焦、无法做精。
中国太保目前拥有财险、人身险、资产管理、海外业务、互联网业务五大板块,12家专业子公司,可谓“什么都想做,结果却什么都没做好”。
一方面,板块太多导致资源分散、各自为战,难以形成合力;
另一方面,专业子公司过多也会导致管理半径过长,不利于专注和深耕。
以财险为例,中国太保旗下拥有太保产、太保安信、安信农业保险等七家专业子公司,如果再加上各种再保分公司,管理层级更加冗长。在这种层层分包的业务模式下,各子公司的决策链很长,反应非常慢,很难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 从此次面对疫情爆发的反应就可以看出,中国太保整体还是缺乏一个敏锐而高效的市场化运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