淦属五行属什么?
“淦”字最早出现在战国文字中,字形类似“干”字,但左右结构;小篆字体则与现行的简体汉字“干”字近似。所以从文字演化来看,“淦”字的金文字形就像是一根柱子插在泥沼里,这暗示了古人发现“淦”字本义与水有关——这个意义在今天已经很少见了,只保留在一些固定词组里,如“沉没、淹死(于)”等。而本义消失的意义往往是最容易混同的,因此后人用“干”“翰”等字代替“淦”字。
“淦”字水边一个“干”字,正像水边立着一根杆子一样形象。在古代汉语里,凡与水有关的动词,大多可以带“于”字,比如“浸”(淹没)、“濯”(洗)、“灌”(浇灌)等,表示动作行为发生在水中。类似的字还有“泛”(漂流)、“浅”(搁浅)、“湛”(水深)等等。可见“淦”字的水边“干”字,正是表示行动对象是水的意思。 “干”字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干,犯也。从戈,甲声。”也就是说“干”字的意思是指用刀斧等的锐利部分刺向、顶着别人,从而侵犯或制止别人。由此引申出“干”字许多相关联的形容词和名词,例如:“干燥”、“干涸”、“干裂”、“干洁”、“天干”、“荒漠”、“干粮”等等。
“干”用作名词时,指某种专门从事砍伐或者收割的人。现代汉语里的“杆子”、“扁担”,古书中多写作“干子”、“扁杆”,这都是“干”做名词使用的例子。 古代汉语中表示“干”字本义的词语比较丰富,除了“沉没”、“淹死”之外,还有“殁”(mò)、“溺”(nì)、“没”(méi)、“渰”(yǎn)等字。这些字现在大都只保留了一些方言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