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里面昊属什么?
五行的起源很早,据说源于远古的轩辕氏,也就是黄帝。《尚书·序》中记载了这样一段故事: “黄帝之二十有八载,帝乃诞敷德政,广行教化……其日甲子,始命天子巡守;南抚五岳,西祀华山,北逐荤粥,东伐大皞,四荒来宾,天子有让功之德,诸神有道行之功。” 这里提到了黄帝征讨四方、祭祀各路大神的过程。据记载,他先是在甲子那天开始了巡视的工作,后来陆续南巡、西祭、北伐和东征。在征战和祭祀的过程中,黄帝将战败臣服的部落或族群分成五个部分,分别赐予五位大臣,作为他们的封地,让他们各自去管理。这就是“分封制”的开始。 黄帝还令大臣仓颉造字,以记录各部的姓和名;命令大挠作甲子,以安排每年的干支;让伶伦吹律定音,作为乐器的标准。这可以说是中华五帝时代文明的开端。
随着历史的推进,尧舜禹时代,尧令舜去掌管五行的职能。《书·舜典》中有所记载: “舜曰:‘契,百姓不亲,五百里予维处。’ 契曰:‘百姓不亲,五品不训,父母不和,兄弟桀傲。’ 舜曰:‘典狱非尔职也!’ 契曰:‘天子作师,立太尉,以为国宪。法堂,明刑,不敢侮慢。’ ” 到了周代,开始用五行来解释天地万物的来源,《周礼·大司徒》中说: “地官大司徒之职,掌建邦之土地之图而周知,以佐王治邦国。” 又根据《周礼》记载,周代设有春官、夏官、秋官等,分别由伯仲季负责管理,按照一年中的各个时间点,观察自然界的万象,用以推测季节变化对万物的影响。并以此来占测国家的吉凶。
汉代以后,司马迁著《史记·孔子世家》中有言: “故《春秋》,天子诸侯大夫一统而纪。孔子明古礼仪,所以知君臣上下之分,父子兄弟之亲,尊卑贵贱之差也。” 西汉的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五行相生》中也指出: “孔子说五行者,象也,有似于圣人之意。故谓之五行大义焉。” 由此奠定了五行在中华文明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