魑魅魍魉是成语吗?
魑魅魍魉的正确解释
魑魅魍魉,又写作魑魅魍魉。从语素成分上讲,这个成语由“魑魅”和“魍魉”两组同义并列语素构成。其本意指兴风作浪害人的妖魔鬼怪,也泛指各种各样的坏人。通常用作宾语、定语。近义词:群魔乱舞。反义词:心地善良。
在使用这个成语时,要特别注意对“魅”字和“魉”字字形的准确把握。“魅”字不能写成“冒”;“魉”字不能写成“狼”,否则就会因张冠李戴而致错误百出。
因“魑魅魍魉”这个成语音节达五个之多,读起来气口紧,不易上口,所以,人们在表达中较易产生语音上的变形。例如:
1、从那些跳梁小丑、魑鬼魍魉的垂死挣扎和色厉内荏中,人们更清晰地看到了真理的力量,正义的威严。(1992年10月23日《中国青年报》)
2、封建迷信、奇谈怪论、歪理邪说、陈规陋俗,都属于我们所反对的假、恶、丑,属于现代中国社会的魑鬼魍魉。(1993年5月10日《人民日报》)
上面两例,把“魑魅魍魉”误写成“魑鬼魍魉”和“魑鬼魍魉”,以致改变或曲解了词义,同时也使这个成语丧失了固有的规范性和稳定性。
“魑魅魍魉”在运用时,一般应采用其引申义,若还用于实指,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另外,人们在造句时,还存在一些其它类型的用法错误,例如:
1、那些自诩正宗派的文学鉴赏课上的确少了不少魑魅魍魉。(1991年11月2日《北京日报》)
2、如果将“三色革命”看成一股在校园和知识界游荡的魑魅魍魉之风,那又失之偏颇了。(1993年5月27日《中国人口报》)
例1把本应作定语或宾语用的“魑魅魍魉”用作补语,显然是错了;例2将“的”字用于这个成语与前面的名词性成分“风”之间,造成语法结构混乱,故也欠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