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香港出大腕?

孔维强孔维强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先抛结论,我的理解是,环境使然。 很多人应该知道“马太效应”这个名词吧?马太效应在经济学中指的是这样一个现象:强者愈强、弱者愈弱。 在香港娱乐圈里,马太效应同样适用。

举个例子:1980年TVB选秀节目《欢乐今宵》选出了一个组合“谭校长+草蜢”,这俩人在当年那个没有电视直播的时代,人气真的是旺到爆。而另外一个选手张学友,当时在决赛上演唱时现场观众只有几百人,远不及前面两位,从此起步,学友开始发愤图强,最后当然也成为华人乐坛第一巨头。而在80年代初期,由于经济发展迅速,娱乐生活匮乏,TVB选秀出来的歌手都大红大紫过,像黎明、郭富城等。

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内地经济的腾飞,TVB的偶像产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了。在这个情况下,曾经被TVB遗弃或者在红磡体育馆开过演唱会却被TVB雪藏的艺人纷纷跳出来,寻求新的发展。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双周冠军”陈奕迅——“歌神”张惠妹的前男友;四大天王中最红的张学友的老婆——王菲;曾经因为和刘德华合演电影而走红,却因此遭到TVB封杀,后来去台湾发展的叶倩文;曾轶可……(不好意思,例举错了,应该是列举不完)

这些艺人有一个共性,就是在没有被TVB捧红之前都已经小有名气,或至少有一定的知名度。换句话说,他们都是先红再进TVB培训的,像梁咏琪这样没名气的要去训练班培训几年再出道的情况,毕竟是极少数。

对于以上所说的那些因TVB而红得发紫的艺人,我们习惯称之为“港式明星”;而对于那些非TVB出身却能在TVB舞台上大放异彩的艺人,我们则称之为“台式明星”(当然,大陆式的明星也有,但是相对较少而且大多都为流行歌曲的创作者或者表演者,比如那英、孙楠等。因为娱乐圈已经相当成熟,内地又具有庞大的人口基数,因而这种类型在大咖辈出的香港娱乐圈占比较少)。

我认为香港的娱乐圈更青睐于“港式明星”——因为大多数人都已经习惯了这种模式,而这种模式的典型特征就是“先有演员再有角色”,也就是说演员可以先红了再被TVB选中去拍戏,或是先被TVB看中再大力培养使其走红。这种模式使得艺人的身份认同感较强,红起来也比较容易。

反之,台湾的娱乐圈更喜欢“台式明星”——也就是先要有个好角色扮演,然后借着这个角色吸引媒体和观众的注意,进而把戏外与戏内的人物形象相互勾连,提升艺人自身热度。这类艺人往往具备一定演技基础,在入行之初就已经能够挑战一些重要角色的演员。因为他们的艺人身份认同感较弱,因此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在TVB默默无闻的演员在台湾大放异彩的情形。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