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民间投资理财?
对于这个问题,简言之,就是投资人通过委托专业理财公司帮助其进行理财投资,所获得的收益由双方按照协议约定进行分成。 当然,这种通俗的解释确实显得比较单薄。想更加深入地了解“民间投资理财”,就需要了解一下它的起源及发展。 “民间投资理财”起源于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复兴”时期(1945年至1973年间)。当时,战后经济危机使得美国民众的消费需求低迷、储蓄大量积压,银行利率跌至零水平,为了刺激经济发展,美联储前主席保罗·沃尔克于1968年提出通过增加货币发行量的方式来达到通胀的目的。这一举措直接导致了美元贬值和物价上涨。
为应对通胀,人们纷纷将手中的货币转换为实物资产进行保值增值,由此带动了民间金融和私募行业的蓬勃发展。在美国,无论是富裕的家庭还是中产的阶层,都习惯通过购买资管产品来实施家族财富管理计划;同样,在亚洲乃至欧洲的一些国家,居民也逐步形成通过专业机构进行管理投资的新理念。[1] 我国民间投融资平台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2005年开始,各地政府开始陆续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探索政府主导的投融资模式。但彼时这类基金多采用“母基金”形式,通过发行基金份额的方式募集资金,并将资金投放至所投资的项目上。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一些民间资本逐渐进入这个行业,他们一般不参与项目的直接投资,而是通过提供咨询、策划、评估、执行等服务收取费用,或者从项目获取的管理费来进行盈利。[2]
时至今日,伴随着《国务院关于积极稳妥推进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发〔2010〕18号)文件的下发,各地政府融资平台的转型改造已经拉开序幕。有业内人士预期,未来地方国有独资公司的股权、债权都可能成为民间投资的方向。 当然,与国内民间投融资市场蓬勃发展相适应,相关监管制度的建设也是如火如荼地进行。2012年底,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创新和完善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政策,其中明确规定要“建立规范高效的民间投融资市场监管体制”“加快行业规范建设和改革步伐”。[3]2013年,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工作的通知》,再次强调“健全资本市场,大力发展债券市场,完善中小企业融资的相关制度和配套政策”的重要意义。[4]
可以看到,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我国的民间投融资市场正在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快速发展。而作为市场重要参与方的各类投资机构也在政策的影响下不断调整自己的投资策略,以满足投资者日益多元化的投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