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大的天气预报?
这个问题,我应该算是内部人员了吧…… 国家发布的预报,是10天以内的。(注:此10天是指自然日10天,不是工作日10天) 不过各省市地区会发布更细致的预报,比如北京会发布到24小时,上海会发布到48小时,江苏浙江福建等省一般会发布72小时(3天),广东海南等地则一般只发布到48小时。具体可参看各地天气网。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所谓“多大的天气预报”其实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因为天气预报都是预测一段时间的气温、降水量等指标的,你所说的“多大”究竟是什么意思呢?说具体点好吗? 以温度为例,我国气象上判断某地的气温是否异常有两个标准,一个是最暖(凉)月平均气温距平≥+1℃或≤-1℃,称为该地出现“偏暖(凉)现象”;另一个是与常年同期相比,一月份平均气温高于(低于)平均温度超过10℃,就认为出现了“极端气温”。
所以“很大的天气”其实是有具体量的,但是考虑到各个地方的气候特点不同,这个“很大”对于南方和北方、东部和西部、高纬度和中低纬度是不同的,没有统一标准。
常规数值天气预报系统通常在5~15千米的范围内进行大气状况的网格安排,主要考虑的对象是公里以上的大气运动。次网格过程,例如积云、中尺度系统和陆面过程等,在数值模式中通过参数化的方法处理。因此,公里以下的中小尺度天气过程,例如暴雨、冰雹、龙卷以及晴日局地降水等,是数值模式无法作可靠模拟的天气现象。
现在一般使用的数值预报模式分辨率约为几十千米。为了进一步提高预报精度,需要发展更高分辨率的数值预报模式,即所谓细网格模式,它的网格距通常仅为几千米。利用这种模式进行计算,需要非常强大的计算机硬件支持,同时由于模式中使用的初值、边界条件存在系统误差,计算过程中又存在物理过程和数值解的误差,加上所使用的观测资料本身也存在误差,使模式输出结果的可信度受到很大限制。因此对于这种短期(0~24小时)和超短期(0~12小时)的非常短期预报,必须发展一种能直接应用最新的气象观测资料,对非常短期的未来天气作出及时分析和预报的技术系统。这种系统称为非常短期天气预报系统,也称.nowcasting系统。
现在,以雷达、卫星资料为主的遥感技术和自动化站网的发展,使非常短期预报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得到了应用。我国在80年代中期引进了多普勒天气雷达,随后又布设了大量的新一代天气雷达,在短时天气预报中发挥了很大作用。非常短期天气预报系统对于解决暴雨、冰雹、龙卷、雷暴等突发性、破坏性天气预报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今后天气预报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