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儿是什么生肖?

项潇静项潇静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马上封侯”这个成语大家都熟吧,说的是汉文帝的舅舅薄昭因擅自杀死大臣,罪当处死,但他却逃到匈奴去了。汉文帝令满朝大臣们画策(献计),如果抓到薄昭怎么处理比较好。这时有个叫冯唐的站出来,说道:“陛下,古人有‘刑不上大夫’的说法,给薄大人封个侯吧!” “马上封侯”因此而来。

这里犯了一个小错误,“刑不上大夫”指的是贵族大臣不亲自参与刑罚执行的过程;而不是说犯了法不用处罚,放到今天就是犯了大罪也照样当选人大代表。事实上,汉朝对犯法的权贵也是处罚的很重的。 不过这个成语用错地方了。马在汉代可是一种非常昂贵的交通工具(和现今一样昂贵),不是穷人能骑得起的。汉书载“天子所乘之马,日行七百里。”“诸王夫人,驾行动止如天子。”(《汉书·贾谊传》)

当然,马还有另一重含义指代朝廷命官。这重含义源于战国时国君将大夫封赏土地,用来奖励臣子,这时的马指的是耕地。但到了秦朝,赐土与功臣的形式取消了,改为赐爵,而爵又是以米谷的形式发给的,所以这里的马还是指代粮食。

西汉初年,实行的是十辈九里的授田制,按人口分配田地,人多地少的情况下,多余的田地会流入国家掌握的土地中。汉武帝时期,由于连年征战,国家财政入不敷出,开始把土地卖给百姓,收取货币作为赋税。这时候的马又变成了货币。 东汉蔡邕《独断》中说得很清楚:“皇帝之马,一曰龙,二曰麟。三曰天马……四曰天马……五曰元马……” 天上的龙,地上的麟,还有传说中的神马天马、元马等等。这么多种马,你分得清吗? 说到马,就不得不提一下中国历史上的游牧民族。中国的历史可以说是汉民族的历史,同时也是游牧民族不断内迁融合于汉族的历史。

从东汉末年开始,鲜卑族开始进入草原,并逐渐统一了草原上各部,建立了强大的鲜卑政权。此时中原王朝正处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南侵频繁发生,鲜卑人在南方建立南燕、代魏、后燕等政权。直到北魏统一北方之后,这种南侵才宣告结束。

鲜卑人的祖先原来生活在今天的蒙古一带,他们最初的交通工具除了马以外,还有一种叫“追车”的车辆。这种车子由牛拉的车子上加装了车轮、扶手等部件后形成了一种可以骑行的车子,在草原上行驶非常方便。后来这一发明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了欧洲地区,对欧洲的交通业产生了巨大影响,甚至还出现了“追车的节日”。

嵇殷茵嵇殷茵优质答主

十二生肖中马有“龙马精神”,“马到成功”的说法,历来为人们所钟爱。人和生肖动物一一配对,以十二生肖动物为人的生命符号,把生肖动物看成人的保护神。而马是人们从事农业生产、军事作战的重要帮手和战友,有耕耘、竞争、征服的象征意义。人们把自己的命运同生肖动物连在一起,希望马的吉祥、如意的特征能“属”给自己,给自己带来福运和“运气”。“有钱,你才能任性,没钱,就只能买辆自行车上下班!所以,2016年,对于生肖属马的人来说,马年注定是马达响、大爆发,好运不断的一年!”

申猴贪食寅马,属虎属羊的人最怕属马的人。

马是“六畜”之一,中国自古就有畜牧和使用马匹的历史。由于其在军事和农耕上重要性,因此在民族感情和民族文化中占据极其重要的位置,马常常被赋予了吉祥、美好的寓意,也成了古人艺术创作的重要题材,比如有“马踏匈奴”雕塑、“八骏图”、“天马”、“汗血宝马”等绘画、文学及艺术作品,有“龙马精神”等成语,马的文化内涵非常丰富。特别是“马踏匈奴”雕塑,是西汉时期骠骑将军霍去病陵墓前的石刻,通过战马和胡人的组合,象征着霍去病大破匈奴、国泰民安的吉祥与和平,所以马在传统的生肖中是受欢迎的吉祥物。“有马,不一定是宝马,只要不被马踢死、马蜂蛰死、马车压死,马年就可以开开心心、平平淡淡地过一年!”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用十二生肖来形容人,比如称能写文章的人为“文曲星”、“笔杆子”,称老实巴交的人为“老黄牛”,称能说会道的人为“嘴比车辙快”、“油嘴子”。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