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生肖跟年有关?
蛇! 古代农历的月份可以分为“节令”和“月中”(每月中旬)两个部分,其中“节令”有24个,也就是现在常说的“二十四节气”;而“月中”分为“上弦月”、“下弦月”两个部分。每个节令都有相应的物候特征,如立春“东风解冻”、惊蛰“蛰虫始振”等等,而每个月末最后两天是“晦”,月初第一天则是“朔”。
《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这样的: “晦,月尽也。从月,每声。”“朔,月始阴,鱼腹空,象形。 ”也就是说,在古文字中“晦”和“朔”都和月有关,而且都形象地表达了每月月末和月初的象形特点。那和正月相对应的便是“朔”,而二月则被称为“既望”。至于第三个汉字“望”,对应的便是农历十五,恰好处于上半月的中间位置。
那么根据上述的解释就可以得到这样一张表: 由此可以看出,如果以农历一月为起点,那么到二月“既望”的时候月亮已经“半满”了,而到三月“清明”时月亮就已经“圆满”了,所以“清明”这一节气在古人眼中是适合扫墓祭祖的时间节点。那么四月呢?四月正好是阳历五月,正是南方梅子成熟的季节,因此“谷雨”这个节气就恰如其分地反映了江南梅雨的气象特征。
而五月则是一个特殊的月份——在古代,这是一个“恶月”,也就是瘟疫容易流行的时间段。因此“端五”也就成了这个节日的名称之一,另外两个名称分别是“重午”和“午日”。而这个日期正好又是夏至前后,也是阳气最盛的时期。于是人们就在这一天挂蒲扇、吃五种时令蔬菜,以此来祛病养生。而五月最后一天就是“芒种”,表示耕种繁忙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