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解什么生肖?
芥字有四解,分别是菜、礼教、挫折与成功。 菜者,蔬菜也。《诗·小雅·南山》有言“瞻彼南山,维禹甸之”,这里的山指的并不是现在的秦岭,而是指黄河与济水之间的丘陵。古代这些地区都是种植蔬菜的好地方,所以引申出种菜的意思。《庄子·秋水》中有言“非唯益人之寿,食芹之贱,独使人操之耳”,说的就是此意,不过把“菜”字换成“芹”字。 现在我们做菜用的是植物油和动物油,但在古时候可没有这么多讲究,所有脂肪都统称为“脂”或者“腴”,所以“脂”字兼有“肥”的意思。古代油脂少,是珍贵的食材,所以又把“脂”写成“胾”(音同“至”),切成大块儿的肉叫“胾”。 祭祀用的猪头要留下猪脑,因为祭品是要给祖先吃的,他们可不嫌费事啃骨头。这个留猪头的习俗至今仍有保留,不过现在是用玻璃瓶装酒代替了猪头。 用醋、糖和其他调味品调成酱料腌制蔬菜作为佐餐菜肴,这是现代人的做法。在唐代之前,这种做法是不存在的。当时的佐餐小菜是脍(生鱼片)和齑(酱菜)。到了宋代,开始流行腌咸菜,《梦粱录》中就有记载“芥辣瓜儿”“盐芥茄子”等菜肴。这里面的辣椒不是我们现在吃辣椒,而是指胡椒。 用芥菜做的泡菜,在晋代已有记载;用芥末浸泡生鱼做酸菜,到清代已经有了。 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提到了一种“芥辣”,就是用芥菜榨汁加醋和糖做成像现代的泡辣椒一样。这就是最早的泡椒凤爪了。
第二解为“礼教”,这一解的来源跟芥菜本身的含义有关。在古代,芥菜是一种祭祀神灵的祭品,所以有“献芥”一说。后来人们为了祈求风调雨顺,每年的腊月最后几天都要举办“迎春大祀”,皇帝带着文武百官到朝天宫敬香,这时的芥菜就是象征祥瑞的“献芥”。 清人潘荣陛所著《帝京岁时纪胜》中记载了当时太监向皇上敬芥菜的仪式:“是日,内监用黄盘盛进,内有细芥三枚,上画凤凰于牡丹之上,谓之‘吉祥芥’。”
第三解意为“挫折”。这解的来由跟芥菜的栽培方式有关。古代的芥菜是种在小池子里的,就像现在养殖海参的方式一样。这种种法需要定期换水,否则容易“积水烂根”。从种子变成幼苗,再慢慢培养成大菜,这个过程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因此用芥菜制成的菜肴价格不菲,非富贵之家不能常吃。这就造成了古人经常拿芥菜来比喻贫苦人的生活。 李白有一首诗就写了这个意思,叫《春日醉起言志》:“世人闻此味,有羡春风甜。”“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这就是“春风不识客”的典故出处。
第四解意为“成功”。这个解释比较有趣,是因为今天的人食用芥菜的方法发生了改变。以前是将芥菜焯熟凉拌或者炒制,只有少数地区的人将芥菜腌制后食用。随着生活的富裕,现在的人有了更多的蔬菜选择,不再那么依赖咸菜和酱菜。而喜欢重口味的人,则发明了“臭卤”的烹饪方法,将芥菜发酵制成“臭芥菜”。这道菜跟榴莲的味道差不多,喜欢的人特别喜欢,讨厌的人退避三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