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球如何传入中国的?
我1986年开始学打乒乓球,当时在上海外国语大学读书。上大一时学校里开展“三大球”活动,由体育老师挑选篮球队和排球队队员,由于身高(174cm)原因我没被选上。后来发现学校的网球场,便跑去加入网球班,同去的还有来自法国、日本、韩国的留学生同学。我们一起跑去向老师请教发球动作,练习盘带和正反手击球。每周上一次课,由专业体育老师负责传授技术和经验。我记得有一次上课时,老师带来一个日本留学生朋友给我们演示高吊小球,这位老师的网坛风云人物似乎和我们没有什么交集,但我仍依稀记得他的名字——胡炜,曾经代表上海参加过全国网球比赛。
20多年过去了,现在回想起来那些外国同学的名字已经模糊了,但是网球课上的场景却印象很深,尤其是老师教我们如何发力,如何摆正姿势打正手球,而那时我们大多数人都还不怎么会颠球。 学习打网球的经历让我结识了很多朋友,有同样喜欢网球的同学,也有之后在工作中认识的朋友。因为网球我们组织了多次友谊赛,虽然自己的技术水平一直提升不大,但乐在其中。
中国人对网球运动的兴趣,大约始于清末,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中国沿海一些大城市的外国人专 用游乐场开始出现网球场。20世纪30年代,中国南方一些大城市已有网球爱好者并且开展了一些比赛,如上海在1930年前后成立了网球俱乐部、成立了“大上海男女网球会”,并每年举行“大上海网球锦标赛”、“西联银行杯网球邀请赛”、“圣母玛利亚网球锦标”赛。广东、天津、北京、南京、成都等地也有网球比赛。
解放前,中国人打网球的很少,网球运动在社会上几乎没有什么影响。新中国成立后,网球运动开始发展,1952年在北京举办了首次全国网球比赛。1957年后许多省、市、自治区都有了网球队,并涌现出陈维明、谢明三、郑洁芳、李思、易景心、张亮、李芳、李婷等著名运动员。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网球队曾经访问苏联、古巴、智利、墨西哥、日本、罗马尼亚、美国等国,并接待了朝鲜、苏联、法国、美国、日本、德国、澳大利亚等国网球队来访。